绿水青山尽显魅力全域旅游绽放生机
原标题:绿水青山尽显魅力全域旅游绽放生机 我省发展旅游产业综述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分明的黑龙江又以生态淳朴、自然资源优势突出、旅游资源富集迎来旅游业的大丰收——今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8014.33万人次,同比增长16.87%;实现旅游收入1033.37亿元,同比增长22.6%。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不断升级完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黑龙江旅游全域发展,生机盎然。
旅游资源富集四季都有精品
今夏,前往鹤乡齐齐哈尔的游客发现,旅游大格局正改变着这里。持续叫响“世界大湿地,中国鹤家乡”旅游品牌的同时,齐齐哈尔打造了一个旅游目的地城市。通过整合全市旅游景区景点资源,以城市为中心,以扎龙湿地、观丹顶鹤、泡温泉、游名胜古迹等为重点,精心编制开发出多种一日游、二日游产品组合,开发了“一部手机游鹤城”新产品,实施“鹤城人游鹤城”活动,全面盘活现有旅游资源,激发旅游发展内生动力。这是我省全域旅游的一个雏形。
上得天时,下得地利,大自然对黑龙江十分厚待。莽莽千里大森林,是森林洗肺、避暑度假、研学科考的理想之地。广袤壮阔的大湿地,引得丹顶鹤、东方白鹳等珍稀水禽年复一年来此繁殖栖息,衍生出湿地避暑旅游方兴未艾。蜿蜒而流的大界江,在中俄两国的自然风光中旖旎穿行,界江旅游、对俄跨境旅游在我省独具优势。纯净天然的大湖泊,描画出绝佳的生态和秀美景致。冰清玉洁的大冰雪,幻化出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中国雪乡”等特色景区,构成了黑龙江极具魅力和独特优势的冰雪旅游资源。
依托大自然恩赐的旅游资源,我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不断升级完善,北、中、西、东4条精品旅游线路初步成型。北线以5A级景区北极村为核心,神州北极为品牌,极昼极夜、中国最北、最冷和“找北”等为吸引点,构筑大北极旅游区;中线以五大连池和伊春为核心,以小兴安岭森林特色和五大连池火山熔岩地貌、冷矿泉为吸引点,外围辐射至绥化、鹤岗、黑河等城市;西线以大庆、齐齐哈尔为核心,以扎龙自然保护区、连环湖等湿地景区为特色,以大庆石油文化、丹顶鹤、雪地温泉等为吸引点,核心景点是扎龙自然保护区,向西可辐射至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满洲里口岸;东线以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雪乡、镜泊湖为核心,辐射兴凯湖、虎头、抚远、同江与吉林的长白山。这4条旅游黄金线,均依托于哈尔滨这个全省游客中转集散地,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等独特资源,衬托出“冰城夏都”的特有魅力。
随着消费者选择的不断细分,我省冰雪游、森林游、边境游、避暑游、自驾游、湿地游、界江游、候鸟游、康养游等产品形态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主题旅游产品日趋成熟。全省自驾车营地、加油站、标志牌等旅游服务设施不断完善,重点景区及周边民宿建设正在推陈出新。高品质、整体化的生态资源,是老年人健康养生、旅居休闲的保障,全国各地到黑龙江旅居养老的候鸟老人每年超过200万人。
加快产业发展建设旅游强省
一个个项目,一项项举措,我省品牌旅游胜地以不断提升游客满意度为主,从景点景区开始,以旅游产业发展为抓手,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产业带,从而实现产品、市场供需两旺。今夏五大连池景区就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以世界著名低温矿泉而形成的五大连池景区,如今已形成特色美食连池鱼、矿泉蛋、药泉豆腐为美食产业链,以火山地质、地貌和低温矿泉形成康疗旅游产业链,以自驾游、夏令营地、研学科普基地等形成游学产业链,十余项暑期旅游主题活动,吸引着旅游者前来这里避暑度假。
“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正是贯彻这一发展理念,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把黑龙江省建成“全国一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夏季健康养老基地、冬季冰雪旅游首选目的地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并提出建设“旅游强省”战略目标。省旅游委负责人说,要坚持“精化产品供给、细化产品营销、强化市场监管、优化服务质量”四轮齐动,努力做好黑龙江旅游业发展这篇“新字号”大文章。
做强旅游项目,黑龙江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2017年全省亿元以上旅游产业项目76个,哈尔滨万达文化旅游城、波塞冬海洋王国等一批旅游文化产业大项目投入运营,22个项目被确定为国家优选旅游项目。截至目前,全省有A级旅游景区402家,S级旅游滑雪场26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0家。2017年,全省共接待游客1.64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9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35%、19.07%,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210万人次,同比增长16.7%;哈尔滨机场旅客吞吐量1881万人次,同比增长15.6%,再居东北之首。
全省一张“网”一部手机游龙江
据省旅游委负责人介绍,我省正在引入全国一流的专业公司投资、建设、运营“游客体验自由自在、服务评价随处都在、企业经营诚信实在、政府监管无处不在”的“全省旅游一张网”“一部手机游龙江”。
旅游发展,规划先行。我省已编制完成《全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生态旅游专项规划(2017—2025)》《冰雪产业发展规划》等,启动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合作编制《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9—2030年)》和《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项目。与此同时,旅游营销推广持续创新,建立了省旅游委、市(地)县旅游部门、旅游景区分层级营销机制,把传统旅游推介会升级为“不同主题推介会+企业交流会+媒体推广+互联网营销+产品落地”。旅游服务标准显著提升,动态管理A级景区,两年来先后有91家4A级(含)以下景区被取消、降级、警告,占总数的22.6%;补公共服务短板,全省建成投入旅游厕所1429座,25个自驾游房车营地纳入国家重点推进项目。
开发与保护并重,我省自然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重点实施了平原绿化、湿地保护、水土流失治理、草原恢复、矿山环境治理和松花江水污染防治等重点工程,全面停止林区商业采伐,实现了森林面积、林木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恢复性的“三增长”。全省自然保护区达到248个,其中国家级36个,位列全国第一。旅游市场监管持续加强,全省9个市(地)、10个县(市)区旅游部门实现局改委。在全国率先将旅行社经营边境游和外商投资旅行社两项行政许可纳入“多证合一”整合。出台《黑龙江省诚信旅游建设“红黑名单”管理办法(试行)》。
着眼于市场要素的配置,我省正在有的放矢,全面构筑旅游交通、旅游公共服务、智慧旅游三个网的发展,利用“互联网+”与“旅游+”,撬动旅游发展结构的变革,一个集景区、乡村、综合体、小镇、城市的旅游发展新结构正在形成,全域旅游的发展架构在我省正展现勃勃生机。(记者 李晶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