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 三江源最渴望的颜色

07.03.2016  11:47

              在三江源,有许多事物在我们这些“外来者”看来非常平常,但是在当地人的眼中这些东西就变得极不寻常,甚至罕见,比如说森林、绿色。
  
  记者在曾经的采访中,几乎走遍了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各县,这些地方留给记者最深的印象就是单调、寂静,一年到头看到最多的颜色是枯草的黄和雪山的白,除了夏季有美丽的草原,一年大部分时间缺乏绿色,有些地方甚至见不到一棵树,见不到一抹绿意。以果洛州而言,全州只有班玛县有较大的天然林场——玛可河林场,其余各县几乎没有大面积的林区,即便是在州政府所在地的大武镇也见不到树木。相对于果洛,玉树州由于纬度偏南,气候相对较好,树木也容易成活,全州有大量的林区,有江西林场和白扎林场,在州政府所在地结古镇也有大量的公益林和人造林。
  三江源不缺水,最缺的是森林、树木,森林对于三江源地区尤为重要,这是由森林的性质和作用决定的。森林是天然的制氧基地,三江源大部分地区处在高寒缺氧地区,氧气稀薄,而森林的作用就是吸收人们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据研究,树木每吸收44克的二氧化碳,就能排放出32克氧气,树木的叶子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一克葡萄糖,就能消耗空气中2500升的二氧化碳,并且森林还能吸收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提高空气质量,森林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调节气候。正是因为这些特性和作用,森林和树木成为了三江源牧民群众内心深处最深的渴望。
  如何追求埋在内心深处的这份渴望?如何让这渴望变成现实?玉树州和果洛州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依托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项目,落实各项政策保护现有的天然林,另一手抓退耕还林,在人群聚集区积极实行人工造林,为牧民群众生活增添绿意,让纯净的三江源与绿色长久相伴。
  
  班玛县玛可河林场,这里有我省最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是长江流域大渡河源头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海拔最高的一片天然原始林区,在全国林业区划中界定为重点生态公益型林区,也是重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玛可河林场职工张世熙说,林区主要以川西云杉和紫果云杉为优势树种组成寒温带针叶林,分布在海拔3200—4200米之间的森林生长极限地带。这些树木具有水源涵养、调节气候、水土保持等重要的生态功能。
  上世纪80年代这里曾遭大面积砍伐,林区满目疮痍。1998年国家宣布停止天然林资源采伐后,玛可河林区被列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区,在省内率先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停止了一切形式的天然林采伐。2006年,玛可河林业局彻底实现了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快速转变。从此,曾经的伐木工人变成了护林者。
  仅2015年,玛可河林场天保工程的投入达到1191万元,集中实施了公益林管护、森林保险、社会护林员商业保险等项目,公益林管护面积达到182.75万亩,安排护林员346人。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玛可河林场恢复了昔日的绿水青山,林区设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550亩,封山育林2万亩,完成公益林造林3000亩,中幼林抚育9.1万亩;还完成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封山育林补植7万多亩,出圃种苗250余万株。经过近16年的保护与建设,玛可河林区森林覆盖率由52%上升到58.99%,森林蓄积量由420万立方米上升到460万立方米。
  玉树州的江西林场和囊谦县白扎林场,是两大天然林场,玉树州恪守“宁舍金山银山,不舍绿水青山”的发展战略,完成了天然林重点保护任务,全州仅去年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栽3300亩,义务植树30万株,天保管护任务992.637万亩,公益林管护任务585.54万亩,封山育林6万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完成9万亩,成灾率控制在5%。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5%,测报准确率达到76%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
  此外,玉树州去年积极开展林下经济藏茶种植试点,工作组12次深入试点开展督促检查工作,全州完成藏茶种植试点建设任务2000亩,栽植苗木40万株,分布在玉树市、称多县、囊谦县等地。
  
  保护建设好天然林,人工造林必不可少。在三江源地区,常听当地人说,在玉树和果洛种活一棵树要比养一个娃难。那么这里种树究竟难在何处呢?玉树市林业环保局副局长胜利说:“玉树果洛地处青南腹地,海拔高、空气含氧量低,很多树木不适宜在这里生长,只能种植云杉、圆柏、花灌木等耐寒树木,加之树苗要从西宁和外地运输,成本费用高,种好后还需要专业管护人员像照顾孩子一样细心照看。”
  即便如此困难的客观环境也阻挡不了牧民群众对绿色的向往和行动,用牧民群众的话说,三江源不仅要有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流、碧绿的草原、皑皑的雪山,更要有茂盛的树木。玉树州灾后重建后,这里全面推进植树造林,几年来造林绿化建设总投资2.1亿元,完成造林绿化861.3公顷、栽植各类苗木391万株,尤其是在结古镇地区形成3个综合公园,6个社区公园,5个防护绿地,13所学校及3家医院绿地,6个居住区绿地,“4·14”纪念林1处, 6处援建纪念林和5处社会团体纪念林。
  为减少造林成本,玉树新建当地育苗基地,完成220亩的苗圃苗木生产基地,共计育苗170亩,生产各类苗木34万株,品种包括云杉、花灌木等。完成德卓滩和通天河畔千亩三江源珍稀树木良种繁育中心项目,努力建设以培育乡土树种为主集观光旅游和育苗为一体的育苗基地。
  与此同时,玉树州还在去年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制定出台《结古地区单位庭院绿化景观提升评比办法》,完成全民义务植树任务30万株,开展栽种“江源感恩林”浇灌“江源水”活动,完成全民义务植树10.3公顷,栽植各类苗木76000株,建成“江源感恩林”1处。拟将每年4月14日确定为全民义务植树日,深切缅怀玉树“4·14”地震遇难同胞,激发玉树人民感恩、铭恩情怀,爱林、造林热情,让大家懂得爱绿护绿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
  武警玉树州支队也积极投身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工程建设中,植树造林绿化驻地,在房前屋后种草植树,在温室菜园栽花点豆,先后种植黑刺、红柳、松树等7个品种的树木1200余棵,使营区绿化率达到90%,形成了班有花卉,室有盆景,院有鱼池的美景,几年来义务植树14.3万余株,“在玉树,凡是有军营的地方,都会有一片绿荫。”这是当地群众的由衷赞叹。如今,扎西科军民林、通天河畔2万余棵白杨、2千余亩红柳、黑刺形成一条长达数十公里的防护林带,成为天上玉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果洛州也在海拔3700米的大武镇绿化造林,在高寒偏远地区创造了绿化国土、美化家园的奇迹。2015年,玛沁县总结多年来各单位在庭院中实施小块绿化的经验,引进适应本地气候的丁香花,云杉、乌柳、金露梅等树种,在道路两旁、公共场地、庭院单位、居住区实施绿化,全县还组织干部群众1000多人,栽植各类树苗14万余株,实施的绿化面积为240.66亩,总投资1101.24万元。玛沁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玛沁县将采取专业造林方式,通过承包等形式吸引既有经济实力又懂专业技术的合作社加入,切实提高造林绿化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可以说,果洛玉树这两个地处三江源头的自治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追求绿色的渴望,正在走向实现江源大地的绿色梦、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