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部的大豆单产预估

16.09.2014  12:17

  作为全球第一大豆生产国,美豆的产量变化无疑是主导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因此,每逢美豆种植季节,热衷于在CBOT市场交易大豆期货与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的各路职业玩家总是喜欢讨论与追究美国的大豆产量问题。这其中又以对美豆单产的预测最为令人痴迷。当然,大多数的玩家并不会真正把交易建立在自己的预估之上,而不得甚至无奈地接受USDA每月的预测结果。原因无二,再也找不出第二家类似USDA这样每月动用大规模人力物力展开作物单产调查的职业机构,其影响力已深深固化于USDA150年的历史积淀之中。因此,了解USDA大豆单产预估的方法对于有志于豆类交易的玩家而言,无疑自有其价值。

  世界农业展望局(WAOB)每月发布的供需报告,其对豆类的平衡表制作其实是USDA多部门合作的结晶,但美豆种植期间完成相关单产调查的却完全依赖于国家农业统计局(NASS)的独立进行。NASS的主要职责是开展各类作物的种植意向调查,作物生长情况评估、产量与库存估计等。因此,每周公布的美国作物生长报告,每月的作物产量报告,以及季度月份公布的库存报告和3月的作物种植意向报告和6月的作物种植面积报告皆来自该机构。当前,NASS在各州设立的农业统计办公室有46个,员工超过1100人,聘请的协作调查人员超过3500人。该机构一年到头发布的各类报告接近500份,近乎每个工作日2份,交易农产品的玩家不应也不可能无视其存在。

  谈到NASS的大豆单产调查,第1期文章曾就供需报告的各月重要性简单提及过。事实上,每年8月到11月期间,NASS会同时展开两类独立的大豆单产调查,一类可称为基于种植者(农场主)报告的单产调查,偏向主观,另一类则可称为客观单产调查,即NASS统计人员进行实地的田间统计,单产结果建立在对大豆植株完全数量化的生长特征统计之上。两者调查皆于报告公布月的前一个月25号左右至报告公布月的5号内展开,大约7个工作日。同时调查皆以每月1日为时间基准,1日的大豆生长形势决定了当月报告的最终结果,NASS不考虑1日后至报告公布日这一段时间任何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同时假定后期的天气条件属于正常水准,不会考虑中长期的不良天气预报所导致的损失。

  第一类基于种植者(农场主)报告的单产调查。每月调查期间NASS主要通过自动语音电话的形式向被选为样本的种植者询问对其收割面积与单产的预估情况,当然少部分通过电子邮件、网络问卷以及个人访谈的形式展开。这种较为主观的调查方法,其样本选择主要来源于6月份所进行的农业调查的对象,并以随机的方式抽取,当然,大豆种植面积越大的农场主被抽取的概率也就越大。在6月末种植面积报告公布后,NASS会立即着手进行调查样本的选择,尽管这种基于种植者报告的单产调查样本每年都会不一样,但当年的样本种植者都将会在8-11月的调查期间被重复采访到。这一类调查方法几乎在每个大豆生产州都会展开,每年8月份受调查的样本种植者人数最多,一般最大达到27000人,随后的9月、10月、11月人数维持在11000-15000之间。如今年8月份受调查的样本种植者在25000人左右,9月,亦即上周四公布的报告中,人数缩减至12000人左右。同时,每个州必须确保最低80%的样本种植者完成相关问题的回答。

  基于种植者报告的单产调查方法,其结果受限于种植者的经验和主观预判。USDA早已意识到受访者往往倾向于保守预估,特别是在遭遇干旱的年份,因其认知往往容易被前眼的天气形势所左右,这种保守体现得更为明显。故而,在对这类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时候,NASS不得不考虑此种倾向,并将之量化后纳入最终的预估结果中。

  第二类,基于田间的客观单产调查。其受市场重视程度远远大于第一类方法。或者说,此种方法才是最为本质的单产调查。但此类调查并不是在每个州都会展开,NASS针对大豆的客观单产调查主要在11个州进行,分别是阿肯色、伊利诺衣、印第安纳、俄亥俄、爱荷华、明尼苏达、堪萨斯、密苏里、内布达拉加、北达科、南达科。当前,这11个州的大豆产量占到全美的85%以上。

  如果说第一类调查方法的样本抽取侧重于选人,那么这一类调查方法则着眼于选地。大豆田的样本选择仍然根据6月末的种植面积报告进行,已经种植或打算种植大豆的地块无疑都有可能被随机性地抽取到。当然,这种被随机性抽中的概率仍然正比于地块的规模,即A地块的大豆面积是B地块的2倍,那无疑A地块被抽中的概率将是B的2倍。

  每年NASS在这11个州所抽取的大豆田样本数量一般维持在1800-2000份左右。每个州选择的样本数量并不是均等的,爱荷华、伊利诺伊往往偏大。如2010年在NASS这11个州选择了1835份样本,其中爱荷华和伊利诺分别是210、230块,明尼苏达120块。

  样本选择之后,NASS的调查人员,一般会是非常有经验的专业调查人员将会在每月的调查期间进入样本田里,并在其中再次随机选择两处大豆进行相关统计,每一处的标准是相邻的2行,3.5英尺长的范围。

  NASS将大豆的成熟程度分成四个档次,第一档次的生长特征是开始结荚,叶子仍然是绿的,或者在此之前;第二档次的生长特征是豆荚鼓粒,叶子逐渐变黄……第四档次的豆荚颜色变成棕褐色,接近成熟或已经到达成熟水平。针对大豆生长的不同档次水平,NASS调查人员所需要统计的指标自然不一。对于很多样本田来说,8月调查期间是很难直接统计到豆荚数量的,大多数大豆仍处于旺盛的长叶长高阶段,即使进入9月的调查,也仍然会有部分样本田继续处于结荚期,豆荚数量仍然属于不确定性。因此,8月份调查人员所需要统计的指标是每一处2行,3.5英尺长的范围里大豆的植株数量、行距、主干上的节点数量、侧枝数量、正在开放的花朵和已经干瘪的花朵数量、已经长出的豆荚数量。9月、10月对于大部分样本田而言,将主要是统计植株数量与豆荚数量即可。

  所有应该统计的指标无非都是用来计算单产或者辅助计算单产。因此,NASS进行田间客观性调查的所有工作都不得不围绕于下方的单产计算公式进行:大豆单产,蒲式耳/英亩=(18平方英尺内的豆荚数量)*(每个豆荚的重量)*43560/(18*453.6*60)

  其中,18平方英尺内的豆荚数量,是根据2行 3.5英尺长的范围内的豆荚数量进行相关计算而得,并不会真正在样本田里划定18平方英尺的范围进行相关统计。每一个豆荚的重量,在11月份的预估,也即收割之前都将使用前五年的平均值替代。43560,即43560平方英尺,刚好等于1英亩,60即1蒲式耳大豆等于60磅,453.6为将克转化为磅的参数。

  对于18平方英尺内的豆荚数量,在8月份甚至在9月份的部分样本田里是不可能直接统计到的,此时就不得不使用上述统计的如植株数、主干节点数、侧枝数、开花数、行距等结果并结合历史情况进行多元变量的回归模拟,之后将结果代入上述公式得出最终毛单产。而每月报告里的单产指的是净单产,因此,上述公式得出的毛单产仍须减去诸如收割过程中的损耗。当然,在未收割之前,这一损耗都将使用五年的历史均值替代。

  一旦大豆进入收割时节,NASS的统计人员一般会对每一块样本田里所随机选择的两处2行3.5英尺长的小块地方进行人工收割,并对豆荚数量与豆荚重要进行实实在在的计量,当然,前提条件是样本田还没有被种植者(农场主)收割完毕。有意思的是,统计人员会在样本田收割之后,尽快选择在那两处小块地方的附近区域统计落下的大豆损耗,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样本都必须进行损耗统计,只针对四分之一的样本进行即可。

  两类调查的单产结果,最先汇集于NASS在每个州的办公室,基本上每个州的单产结果都是该州样本的简单平均值,最终每个州的结果汇总至NASS在华盛顿的总部办公室。在那里,由7-10名统计专家所组成的农业统计委员针对各区域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并公布一个最终的官方结果。数据传递和分析过程将在极度保密的条件下进行。对于诸如伊利诺等分量较重的州,数据传输过程必须加密进行,而农业统计委员会则必须在独立的密闭办公室内完成最终的预估结果和出具预估报告,其间手机与电脑不可能与外界联通,直至报告公布当日的东部时间12点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