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种族病”与政治伪善

29.06.2015  14:03

  美国自身的问题实在太多,没有资格当他国的人权导师,对别人指手画脚

  事实一再表明,种族问题是美国人权难以愈合的痼疾。

  一方面,种族歧视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影响着少数族裔民众,尤其是非洲裔的生活。50年前,参加“塞尔玛游行”的非洲裔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来了1965年《选举权法案》的出台,结束了黑人投票被束缚的历史。然而50年后,选举歧视在美国仍屡见不鲜,比如近些年沸沸扬扬的“选民身份证”问题就是一例。一些共和党控制的州议会推出了选民身份证法,要求选民必须先出示带有照片的身份证明,才能参加投票。该法被民权人士认为是剥夺少数族裔、穷人、老人、学生等的选举权,据相关数据,约25%的黑人没有带照片的身份证明,拉美裔为16%。所以在2015年3月7日的塞尔玛游行纪念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强调50年前的那一场民权大游行还没有结束,美国的种族歧视仍然存在。

  然而另一方面,社会对种族歧视又好像采取的是“零容忍”态度,无论是公众人物,还是一般民众,在种族问题上“触雷”都没有好结果。2014年,美国男篮职业联赛洛杉矶快船队老板斯特林与女友通话录音遭曝光,他警告女友不要把黑人带来看快船队比赛。这一言论引发众怒,斯特林被强制出售球队并且终身禁入美职篮赛场。2015年3月,俄克拉何马大学一群学生在聚会上唱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歌曲,并将视频传到网上,校方随后将两名领头学生开除,10秒的视频断送了两个年轻学生的学业。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矛盾的现象,原因值得深思,大致归纳有以下几点。

  首先,种族歧视具有顽固性。美国建国的重要历史文件《联邦宪法》规定,在按照人数分配众议员名额时,黑人人口按3/5计算,也就是说,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国公民。时至今日,3/5条款已经成为历史,非洲裔甚至还被选为了总统,但弗格森事件中,非洲裔打出的标语“黑人也是人”提醒人们,种族歧视的幽灵仍在,同时也暴露了美国民主阴暗的一面。

  其次,“政治正确”的伪善作祟。民权运动后,种族歧视确实成为过街老鼠,但从思想上根除却相当难。2002年,美国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洛特因当众恭维宣扬种族隔离政策的瑟蒙德参议员而引起不满,在道歉无效后迫于压力,以“为了国家未来和利益着想”为理由,辞去参议院多数党领袖一职。弗格森事件让种族问题受到全美关注,此次俄克拉何马大学校方做出迅速反应开除领头学生,实际上也有迫于社会压力的原因。对种族主义言论零容忍的背后,往往有着政治利益和社会影响的考虑,而非真正对种族歧视的反省或痛恨。

  最后,种族歧视已经根植于美国文化。战争可以摧毁黑奴制,法案可以赋予非洲裔投票权,但对非洲裔的歧视恐怕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最近,带有美国内战时期南方邦联旗标志的车牌照是否能上路成为美国社会争论的焦点。在很多美国人看来,邦联旗象征着种族主义,是很多白人至上团体的标志,而车牌的赞助者则认为旗帜象征着地方自豪感,超越了种族。一张车牌把种族和人权联系在了一起,反映的是黑奴制阴魂不散和对非洲裔的藐视。

  总之,在种族问题上,美国自身的问题实在太多,没有资格当他国的人权导师,甚至对他人指手画脚。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人民日报》( 2015年06月29日21版)

编辑:谢亚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