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对“高龄社区”不放心
北京朝阳区惠新里社区的不少居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步入高龄。近日,笔者走访发现,社区、楼房随着居民们一起变老,配套设施却并未变得更加适合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下楼全靠雇人抬
84岁的老刘搬来时60岁出头,“当时身体好,上下楼爬楼梯不在乎,现在太费劲。”6层是最高的楼层,80岁的老荆在6层楼住了20多年。“现在下楼得歇几次,回家上楼至少得休息两次。可不下楼又不行,人上岁数了,腿脚必须得锻炼。”
前不久,老荆听邻居的女儿说,“她老父亲生病要从6楼抬下去,她自己都60多岁了,根本弄不动。又没电梯,只能找物业抬人,每人给20块钱。她爸已经好几年没下过楼了。”
“像我们这种年岁大的人集中的小区,生病了呼救都没人帮忙,你找谁都是上岁数的。一旦需要急救,等人抬下楼了可能也救不过来了”,老荆无奈地说。
一停电就失联
这个居住着800多位老人的片区里,相当多的老人习惯使用座机电话。由于最近电话线路改造,老旧小区当初建设时的落后显现出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电话不通。
70多岁的刘华说,“贴了通知,要求必须改。”包括她在内的不少老人发现,家里的座机电话线路改造后,一旦停电,线路完全瘫痪。这引起了很多老人以及家属的担忧。因为,“我们这里经常停电,一年总要停几次,一停电,家里电话打不出去,外边打不进来,如果有急事,比如想叫120、119都不行,要是再没手机,完全失联。”
路面晴雨都不好走
“我们这儿的路,已经翻修了不知道多少次了。”居民张梅指着小区路面一块块明显的“补丁”说。屡次挖开的路面给老人们出行造成困难。70多岁的李萍出示了一张照片,“这是之前修路的时候拍的,路挖开了,还没完全修好的时候赶上下雨。这路上全是泥汤,当时只要下雨,我们老年人就甭想出门了,没地方下脚,也不安全。”
还有很多细节不能放心
对这些平均年龄85岁的老年人而言,社区生活中还有很多细节让他们不能完全放心。
比如社区里没有自助银行柜员机,领养老金还要跑很远的银行;能让老人们“打吊瓶”的地方,“医生也是老人,老人给老人服务,赶上有紧急情况,他们连楼都爬不上去。”除此之外,老人们还希望能有社区食堂或老年餐桌。目前,在所有并不完善的条件中,老人们最希望解决的是加装电梯。“我都奔90岁了,还能活多久?最盼的就是我走之前楼里能有电梯。”老李说。 (贝辛)
编辑:高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