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会堂音乐厅 都市人的精神后花园

07.06.2015  23:53

  前言

  美丽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将凝固的音乐奏出美妙的旋律。“老会堂”正在这样做。

  2015年6月10日,对于哈尔滨老会堂音乐厅有着特殊的意义,一年前的这一天,原哈尔滨犹太老会堂翻新正式投入使用,并更名为哈尔滨老会堂音乐厅,演出形式定位为室内弦乐。

  365天时间里,“老会堂”焕发新生机。

  201场室内音乐会,观众达10000余人次,每周四场演出,周一、周三、周五、周六,冰城的音乐迷们就像去赴一场美丽的“约会”,在古老优雅的建筑里,等待着自己心爱的人。

  “老会堂”虽然历史悠久,但室内乐演出的内容却完全不“”,勇于突破传统四重奏、高频次高质量的演出和市民们前所未有的热情,预示着“老会堂”打造室内乐品牌的成功,预示着龙江时尚文化产业中一颗高雅与时尚完美结合的新星正冉冉升起。

  在“老会堂”首演一周岁之际,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与您共同分享“老会堂”的新乐声。

  演出团队在成长

  365天,201场演出,10000余名观众,三支驻场演出团队,一、三、五、六,每周四场演出,在哈尔滨高雅文化演出市场中创下场次、频次两个第一。这,便是老会堂音乐厅一年来向人们交出的答卷。

  记得一年前,哈尔滨老会堂音乐厅首演时,记者采访音乐家刘克纪,他对当晚的开幕演出大加赞赏,对音乐厅的投入使用异常兴奋,他的一句“这样的演出要坚持下去啊!”仍然让人记忆犹新。一年过去了,他们不仅坚持下来,还坚持得那么好。

  来“老会堂”看过演出的乐迷都知道,老会堂室内乐演出以弦乐重奏为主,三支驻场演出的团队由哈尔滨交响乐团的弦乐重奏组合、黑龙江省歌剧院交响乐团重奏组合和哈师大音乐学院弦乐重奏组合组成。每个组合都排练了四套曲目,每套曲目有20余个作品,包括俄罗斯风格作品、中国风格作品、欧美风格作品、日韩风格作品。

  音乐厅最初根据观众群的数量定位在一周四场,在全年201场演出中,哈尔滨交响乐团占据100场,一半的演出是由哈响来完成。

  哈尔滨交响乐团副团长、首席小提琴张景峰每逢哈响演出都在场,虽然忙碌、劳累,但他觉得太值了。“对哈响演员来说,老会堂演出有着特殊的意义。作为一名专业演奏员,最重要就是要有舞台,来展现自己的专业,能有这样一个音乐厅,能在这里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对他们来讲是一种幸运。

  室内乐需要高度配合,音色、节奏、律动感、表现力、舞台台风等达到一定的默契,声音出来才是一个整体,这需要时间,一年的时间应该说不是很长。一个好的室内乐组,都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完全形成统一。

  但,恰恰在这一年时间里,参加老会堂驻场演出的三支团队在成长。

  张景峰指着正在台上做准备的四位演奏员欣慰地说:“他们都是哈响目前的主力,是各个声部的首席或副首席,年轻,但业务出色。在到老会堂演出前,他们也有演出,但很少,没有一年能达到100场这样大的一个场次。在演出过程中,经常会有全国、哈市专业群体的人来欣赏,在给出充分肯定的同时,也会提出一些建议。演员们从开始的不成熟,一步步到后来演出技巧的提升,对演员来讲这是一笔大大的财富。

  彼得罗扎沃茨克国立格拉祖诺夫音乐学院弦乐四重奏、俄罗斯“灵感”弦乐四重奏、美国克里奥纳爱斯三重奏、德国高德蒙德弦乐四重奏及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交响乐团弦乐四重奏等国外优秀弦乐重奏组合先后来老会堂音乐厅献艺,更让一年来的“老会堂”演出具有国际范。

  今年,哈尔滨的演出团队还将在老会堂推出300余首弦乐重奏作品,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听觉盛宴。

  演出曲目接地气

  如何让走进音乐厅的观众入耳、入心,除了保持室内弦乐古典、高雅的曲风,音乐厅必须在演出曲目上多下功夫。自老会堂音乐厅首演至今的一年里,演出团队在曲目编排上融合地域特色穿插一些音乐爱好者耳熟能详的作品,便于观众接受。毕竟室内乐还不是很普及的一种艺术形式,需要时间让观众去逐渐认识。

  哈尔滨音乐市场音乐爱好者、来旅游的游客、普通观众到底喜欢听什么,侧重点是什么,想看到什么,哈响正在摸索、调整。为此,哈尔滨交响乐团弦乐四重奏组合在曲目的编排上做足功课。

  由于哈尔滨的地域特色,和音乐文化传承的脉络,他们搜集了大量音乐资料,形成了以俄罗斯音乐作品为主的演奏形式,有古典、浪漫等不同风格的室内乐经典之作,如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哈恰图良的作品;也有以俄罗斯民歌为素材改编创作的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旋律,如《红莓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这样的作品在每场演出中占很大的比重,其在把握俄罗斯作品风格上日趋成熟,市场反响超好。

  为了更适合大众口味,他们又将电影音乐、流行音乐,如邓丽君歌曲等转换成室内乐,用一种完全不同的器乐音色来展现,以这种尝试来让观众听懂、接受,这是音乐厅一直在探索的一条路。老会堂音乐厅每场演出既有像柴可夫斯基这样音乐巨匠的作品,又有属于普通观众的“”。

  “室内乐是小众音乐,年轻观众需要培养,所以在曲目上怎样过渡,让他们接受,走到音乐里,让每一个人真正能够欣赏,听得懂,又能理解音乐表现的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些引导。”老会堂音乐厅经理刘军说。

  张景峰对老会堂的演出未来充满自信。“对哈尔滨来说,一年的时间,他还是新生儿,还需要一点点地成长,我们室内乐的团队也是这样,接下来还要在曲目的挖掘上、在演出的编配上做一些努力,最终能够让观众接受,使老会堂音乐厅、哈响,室内乐这样一个品牌能够在哈尔滨形成一种影响力。

  的确,“老会堂”与乐团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同时也为哈尔滨的音乐文化更丰富地发展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