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老兵阵亡墙上泪寻战友:忘不了挡子弹的兄弟
老兵们祭奠景嘉谟将军。(景光复供图)
2015年7月7日,是抗日战争爆发78周年。7日上午,在绵阳三台凤凰山森林公园,10多名抗战老兵及抗战后裔肃立在我省首个川军阵亡将士名录墙前,回忆那个炮火隆隆、共御外辱的特殊日子。
在刚落成的阵亡将士名录上,镌刻着963位抗战烈士。九旬川军老兵陈家乾抚摸碑上凹凸不平的名字,极力回忆这些出生入死的兄弟、战友。
陈家乾突然泪眼婆娑:“我忘不了你们,后人也忘不了你们!”
泪眼婆娑9旬老兵阵亡墙上寻战友
7日上午11点过,绵阳三台凤凰山森林公园内树影斑驳。在景嘉谟将军墓前,一位九旬老人肃穆站立,片刻后,他双脚并拢,极力挺直腰杆,向老首长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位老人叫陈家乾,14岁投笔从戎,跟着景嘉谟将军参加了长沙会战、长衡会战、独山战役等。
忠勇亭就在景嘉谟将军墓碑的正上方,两侧是刚落成不久的两面烈士墙,铭刻了三台抗日阵亡将士名录,共计963人。贴近烈士墙,陈家乾极力寻找着已故战友的名字。很快,他放弃了这个念头,用手抚摸着一个个凹凸不平的名字。良久,泪眼婆娑地说:“眼花了,都看不清了。”
随即,陈家乾退后几步,敬上军礼。望着这已看不清的两面墙,他仿佛是对着他的战友,自言自语地说:“70多年了,我忘不了你们,后人也忘不了你们,你们看现在(阵亡将士名录墙)修得多好啊!”
永远遗憾我们用战友遗体挡子弹
阵亡墙上的这些战友,曾经和陈家乾一道亲历无数战役。随着年龄增大,陈家乾对战斗细节已日渐模糊,但有一条战场规则,却扎根在了他的记忆中。“战场之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要想活命就得不要命。”陈家乾捏紧拳头说,在这条简单规则背后,他不知道亲手杀了多少鬼子,也看到太多的战友倒在血泊里,“那个年代太惨,能活下来已经是幸运。”
入伍后的陈家乾,被编入20军133师399团2营4连,正式成为一名军人。而景嘉谟将军,时任第20军133师399团团长。“我至今都忘不了我的老团长和一起浴血的战友。”
1944年,一直觊觎长沙城的日军,三次攻城失败后,再次集结30余万部队,逼进长沙。已经晋升为中士班长的陈家乾接到上峰命令,调守长沙,依靠岳麓山山地进行设防。
为了抵抗日军的疯狂攻势,陈家乾所在部队依据地势布置了数道防线,阻击日军的坦克部队。
“但是军备差距太大了,头顶有日军的‘燕儿飞机’密集轰炸,地面又有日军的坦克和小钢炮轮番轰炸。”陈家乾处在第二防线,他说,等到硝烟弥漫,尘土飞扬后,日军的地面部队才冲杀上来,“我们提前挖了一丈多深的战壕阻挡了坦克和机动部队”,但是如蝗虫般的日军,仍旧不断涌上,“那时候都杀红眼了,根本不晓得撂倒了多少鬼子,不断有战友倒在身边,但是为了守住阵地,我们有时候就依靠阵亡战友的遗体作掩护,他们都为我们挡过不少子弹。”
说到这里,陈家乾再也控制不了内心的情感,一行老泪流出眼眶。“确实没有办法,但我们对不住他们(死去的兄弟)。”
战/地/家/书
在陈家乾还未说服母亲出川抗日之时,另一位名叫韩锡春的川军将士已经在台儿庄战役中负伤。
近日,三台县档案馆整理资料时,发现了韩锡春77年前写给亲人的战地家书,这是韩锡春在疗养时给幺爸韩永洪写的一封信。根据档案记载,韩锡春的信虽然到了父亲手中,后来其父将信交给了当时的政府。
“在这封家书中,韩锡春提到了自己伤情,并挂念70多岁的父亲,希望幺爸帮忙照顾。”三台县档案馆罗承说,信中,韩锡春还提到了自己的婚姻大事,“大人先前与侄男所定之亲事,不知目前是何光景”。罗承分析,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韩锡春从军前,幺爸已经一手操办了订婚仪式,韩锡春在向韩永洪打听他们订婚后,女方家目前有没有什么变化。
“他的后代肯定没有看到过这封信,因此,这封信对他的后代意义重大。我们希望找到他的亲属,做一份仿真件送给他们。”罗承说,发现这封家书后,三台县档案馆一直试图根据信上地址,联系韩锡春的后人,并让“家书”回家。
“因为城市变迁,当年三台的韩家坝早已高楼林立,韩锡春的亲属也已搬迁。”罗承说,“我们找了几个月了,试了很多方式,但至今仍未找到。”
祭/奠/英/烈我省建成首个阵亡川军名录墙
7日,在“七七事变”78周年之际,景嘉谟将军的儿子景光复也和陈家乾等10余名老兵一道祭奠了抗日阵亡将士。
景光复说,6月底,位于景嘉谟将军墓旁边的“忠勇亭”和三台籍抗日阵亡将士的两面目录墙刚刚竣工。在忠勇亭的碑上,四川巴蜀抗战史研究院撰写一首七绝古诗:“炮声沉寂七十年,振兴中华循中山。炎黄神州歌盛世,永怀英烈启后贤。”
史料统计,三台籍的抗日阵亡士兵有近千人。在两面抗日阵亡将士的目录墙上,镌刻有963名三台籍抗日阵亡将士名录。据了解,这是川内首个川军阵亡将士名录墙。记者吴柳锋绵阳三台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