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夫妻养育智障儿47年

30.07.2015  15:20

  图为赵妈妈在教儿子识字

  □老年日报记者亓红文/摄

  在老年日报组织的众多读者活动中,经常来参加的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有些特别———参加任何活动都领着年纪不小的儿子。细问才知:妈妈叫赵惠君,73岁,儿子叫乐乐,47岁。乐乐出生5个月时患了脑膜炎,后遗症导致乐乐的智力受损,其智商长时间停留在四五岁的水平。赵妈妈说这几十年的艰辛外人不能尽知。“别的孩子都能长大,而他却永远长不大!”

  走到哪带到哪

  夏日炎炎,7月的一天,在哈尔滨市南岗区的一幢老楼里,记者找到了赵惠君的家。正坐在小板凳上听收音机的乐乐身材瘦削,牙齿脱落,头发花白,这是长期服用控制癫痫药所致。他很安静,不吵也不闹。在十几平米的房间里,床上、桌上、电视上都是乐乐的玩具:毛绒玩偶、串珠、识字卡、小人书、收音机、磁带。乐乐见有客人来,拿过一个果冻放在记者手边,“阿姨吃!”“乐乐最喜欢吃什么?”“锅巴!”

  赵妈妈说:“工作时每天带着乐乐上班,退休后每天带着他出门,40多年牵着他的手已成习惯,不论走到哪里都不敢放开。他不认识字、不会数数、分不清颜色,很多事天天说也记不住。”

  儿子进步最开心

  随着老两口年龄渐渐增大,乐乐成了他们的“心病”。三年前,他们将乐乐送到哈尔滨市残疾人就业培训中心整托,由专业老师授课,教授他基本的生活技能,每周末接回家,没想到乐乐很喜欢去那里学习。两年过去,乐乐超龄了,人家不让再去。认识钱、洗手绢、洗袜子、扫地、背诗、背三字经都是那时学会的。“孩子自理能力强多了,能主动帮我干点家务活,甚至每天最后一个睡,检查水、电、煤气是否关好。最令人感动的是,午睡时,他会拿条被子给爸爸盖上……”和蔼的赵妈妈说到这儿,悄悄用袖口擦了下眼睛。

  走出家门老有所乐

  “乐乐让我精神一度崩溃!”赵妈妈苦笑着。老伴吕殿恒很担心她,让她上了老年大学。学针灸、推拿、跳舞、唱歌、烹调、剪纸、编绳、串珠……“学习带来的快乐无以言表。”学成后,乐乐和老伴患一般的小病经赵惠君施治之后总能很快痊愈。“现在乐乐看我剪纸、串珠,也会认真地跟着学,既动手又动脑,特别好。”赵惠君说。赵惠君毕业后,老伴也上了老年大学诗词班,老两口又成了学友,更为艰辛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情趣。

  晚年的后顾之忧

  虽然乐乐比原来进步大多了,但仍和正常孩子不一样。“牙掉了,也不敢给他镶,怕他发病时咽下去。外面的孩子打他、骂他,他不懂,还笑,以为那是人家跟他玩儿。”最令老两口担心的是,乐乐连吃饭都没有主动性,给就吃,不给就不吃。

  老两口均年逾古稀,身体渐弱。尽管还有两个孩子早已成家立业,但都不太富裕。体恤儿女的赵妈妈硬是咬着牙坚持自己照顾乐乐,不敢老、不敢病。赵妈妈极其俭朴,家中桌椅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她总是赶在早市快散市时去买些处理菜,也极少买新衣服。赵妈妈这样是为了:“攒点儿钱留给乐乐养老!将来,等我们照顾不了他的时候,就带着他一起去养老院,希望我们不在时养老院的人能对他好……”

编辑: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