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醉驾找家长顶包底气何在

18.10.2015  17:21

  安徽枞阳一中学老师杨某醉酒驾车连撞四辆电动车后,不仅不抢救伤者反而弃车逃逸,为掩盖罪行,竟想找学生家长顶包。(10月17日《新安晚报》)《论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学生对于老师不仅是听其言,更观其行。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等方面都有问题,怎么能担当起立德树人的责任?这位杨老师醉酒驾驶就犯了大错,撞了人不仅不在第一时间内抢救伤者,反而在出事后,想找学生家长顶包,不仅没有起到表率作用,还让老师的身份蒙羞。
  类似找家长“麻烦”的事,并不是孤案。前不久,广东茂名某小学学生家长,贴出截图举报学校老师,称其利用家长给孩子找好学位心理,要求家长用性交换学位;江苏南京家长送孩子上学时,也曝出“小学入学,你不意思意思啊”等新闻。一些教师何以会撕下道德的外衣,变得如此张狂?究其原因,是面对教师的“权威”,家长们担忧孩子坐“冷板凳”,或受到老师的隐形冷漠伤害,只能忍气吞声,想尽办法满足老师的要求。久而久之,杨某等老师之流的“胃口”越来越大,干了违法乱纪的事情,居然也想让家长来背黑锅。
  醉酒找家长顶包等恶劣事件的发生,已严重损害师德和教育界形象,一方面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助推,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教师的评价机制迫切需完善,不仅要以教学成绩作为评价标准,更应看重的是老师的德行。处理这样的事,就该架一个“高压线”,并通上“高压电”,谁敢触碰,就让谁付出沉重的代价,将其清除出教师队伍,这才能杀一儆百,维护师道尊严。徐蔚

编辑: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