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养老?让我们优雅地老去
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步入老龄社会。什么才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我们将如何老去?新华社记者近期通过调研,初步描绘出一幅未来“中国式养老”的图景———
居家养老———多数人的归宿
无论从情感还是现实来看,居家养老都将是未来“中国式养老”的主流。从2012年起,天津试点开展养老机构向社区延伸服务,走出养老院的围墙,进入居民社区和家庭,至今已有3000多名老人受益。
北京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系教授刘继同认为,如果能在每个社区都培育一个多学科的养老服务团队,提供医疗保健康复、日间看护等服务,老年人在家就能住得安心。
机构养老———“兜底”作用日益强化
机构养老可以为那些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近年来,养老机构的“兜底”作用正日益强化。如北京市今年明确,除公办公营的养老机构全部床位用于接收政府兜底的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对象外,公办民营、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也应至少留出20%的床位用于接收这类人群。
以地养老——支撑农村养老
数据显示,中国农村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除了没有子女在身边照料外,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没有退休金,他们只能靠土地维持生活。以土地流转支撑农村养老,即“以地养老”有望成为解决农民养老资金来源的一种重要方式。老老相助——特色补充“小老人”照顾“老老人”,身体好的照顾身体弱的……这种更强调普通百姓之间相互帮扶与慰藉的养老模式,将成为未来中国城乡居家和机构养老的特色补充。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付诚认为,互助养老作为社区和农村养老的补充,必将成为未来“中国式养老”的一大特色。专业服务——养老产业“必修课”“养老护理不是家政服务,养老护理员也不是保姆。”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倚水家园老年护理院院长石雷表示。从发展趋势看,专业化将是养老机构的“必修课”。近年来全国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正加快推进,无论从政策的顶层设计,还是各地的实践探索来看,专业化、标准化都将成为我国养老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护理保险——老年人尊严的保障目前,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已达3500万。“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成为许多困难家庭的真实写照,也使许多失能老人无力保持最起码的尊严。“从各地实践看,建立护理险应当成为促进养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将使老年人更有保障、更有尊严。”江苏省南京市民政局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处处长周新华说。
新华社记者吴小军崔清新张颖
编辑: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