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哈尔滨冰雪中的民生“二重奏”
哈尔滨环卫工人在风雪中清雪(2013年3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12月22日电题:聆听哈尔滨冰雪中的民生“二重奏”
“当、当、当……”在窗外一片漆黑的四五点钟,环卫工人在北国冰城哈尔滨街头,正挥舞着冰铲铁锹,敲响战斗鼓点。这些让人平时避之不及的“噪音”,在冰天雪地中听来却格外温暖。
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称号的哈尔滨,冬天里上演的民生“二重奏”更加铿锵激越、打动人心。
这样的冬天你可曾经历?三天两头一场雪,呵气成霜,手机在外时间长就冻得自动关机,背阴街路积雪经冬不化,这是冰城哈尔滨冬季里的常态。今冬以来,这样的考验更是突如其来、超出想象。迄今为止哈尔滨已迎来10余场雪,尤其从11月30日到12月6日,哈尔滨的头场雪就纷纷扬扬下了七天七夜,整个城市被结结实实地裹在厚厚的雪被子里。低温严寒天气和肆虐风雪时刻给这座500余万人口的大城市出行、供热带来巨大考验。
哈尔滨的冬季寒冷漫长,保供热和清冰雪已成为生存性需要,当地政府把两者当成头等重要的民生大事来抓。
清晨,当很多人怀着一丝畏惧、忐忑地走出家门时,大街小巷上却早已布满一抹抹橘黄色的身影,温暖而从容。朴实的眼神、冻得红彤彤的脸、走起路来发出哗哗声响的冻硬的“冰”棉鞋,这些寒冬中“最可爱的人”永远在风雪之中不辞辛苦地坚守着。
从衡山路与珠江路交汇处到中山路这段距离,是环卫工人崔吉庆负责清扫的区域,大约500米,“雪只要下,我们就一直清,一天不下10来遍。”他说。
“是不是太苦了?”
“看着车辆不打滑,人不摔跟头,苦点没啥。”
崔吉庆的一句“苦点没啥”简单却又厚重,背后也透露着这个北方大都市对百姓民生的极度关切:一旦降雪,道路上24小时都有人清理;对清冰雪的时限也有严格规定,重要路段实现即下、即清、即运,次级街路也必须在48小时内清理完毕。整个冬天,4个月的时间,大约120来天,这样的要求对拥有着500多万人口和庞大地域的哈尔滨来说着实不容易。
似乎苛刻,但早已变成现实。在疾风劲雪中的哈尔滨,随处可以看到“沸腾”的清雪场面,最多时全市1.7万名环卫工人、1600台清冰雪设备全部开上街头,巨大的滚刷车在卖力地清扫主干路,随后推雪板推刮聚堆,抛雪机装车拉运,最后再由人工清根收底。清雪方式和理念的变化让老环卫工人葛玉兰感慨地说:“五六年前主要靠人力,靠融雪剂,碰上大雪,当天根本清不出来。现在机械唱主角,人工辅助,大雪天人歇车不歇,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清雪方式。”
驾车行驶在清理后的黑色柏油路面上,路两侧是洁白的积雪。市民黄臻对近年来的清雪变化感受很深,他说,我在单位上夜班,常常看到凌晨两三点就上街清雪的环卫工人,赶上暴雪夜一晚上都没法休息。“很多时候都想当面和他们说一声,谢谢你们!”
如果说清冰雪是铿锵激昂的声律,供热则是细久悠长的和鸣。雪来时环卫工人最操劳,但在平时,当你身处温暖如春的房间里工作、生活,还有一群同样是“最可爱的人”,为了千家万户的冷暖正忙碌在供热一线。今年46岁的韩忠臣,是哈尔滨物业供热集团南岗第六公司一位普通的司炉工,夏天维修,冬天烧炉,这一干就是近10年。
每天3点半起床,韩忠臣挑着装满炉渣的土筐,往返于地面和地下室的锅炉房。隔上半小时就要上一次煤、出一次渣,间隔一小时还要查看进出水压力和温度,一直要忙到晚上10点左右。
温暖的炉火映红韩忠臣的脸,也温暖了他所负责的南岗区大成街549户居民的家。在长达180多天的供热季里,韩忠臣日复一日地重复,问及是否感到工作枯燥、乏味,他笑着说:“天越冷,干得越有劲。”
在哈尔滨,“以雪为令、以冷为令”已成为冬季保民生的常态,渗入城市的血脉之中。正因为有这样的执着和认识,几年来,哈尔滨的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清冰雪、供热的民生“二重奏”一直没有变,参与“演奏”的除了一线的环卫工人和供热工人,还有各省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哈中直单位和众多普通志愿者,省委主要领导也不止一次暗访督查听取百姓心声。
清冰雪和保供热过程中形成的坚忍、不畏风险和敢担当的环卫精神、交警精神、志愿者精神,塑造了哈尔滨的城市品格;在提升城市文明的同时,也是对政府部门执行能力、工作水平和干部作风的持续检验。只有群众满意,才算检验合格。(完)(编辑:李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