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联:预计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至2%

04.02.2016  12:27

          记者2日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举行的《2016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下称《报告》)发布会上获悉, 2016年电力消费增速将维持低速增长,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至2%,全国电力供应能力总体富余、部分地区过剩。
      《报告》显示,2015年,受宏观经济尤其是工业生产下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转型升级以及气温等因素影响,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0.5%、增速同比回落3.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下降1.4%、40年来首次负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放缓,导致黑色金属冶炼和建材行业用电同比分别下降9.3%和6.7%,两行业用电下降合计下拉全社会用电量增速1.3个百分点,是第二产业用电量下降、全社会用电量低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薛静表示,2016年宏观经济增速总体将呈现稳中缓降态势,总体判断用电需求仍较低迷,但受低基数等因素影响,预计拉低2015年用电量增长的建材和黑色金属冶炼行业用电量降幅在2016年将收窄;经济转型驱动,信息消费、光伏扶贫、城镇化发展等因素会继续拉动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保持较快增长;工商业销售电价下调以及电力用户直接交易,降低了用电企业生产成本,有助于增加电力消费;部分地区推行电能替代既能促进大气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也能促进电力消费增长。
      “在考虑常年气温水平的情况下,预计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2%(在电量低速增长情况下,如果气温波动较大,其对全社会用电量增幅的影响程度可能达到1个百分点左右)”薛静说,“目前根据初步计算分析,近期气温降低使得1月份用电有所提升。”
      与此同时,拉动用电增长主要动力在从传统高耗能产业向新兴产业、服务业和生活用电转换的积极态势将延续。《报告》显示,第三产业在国家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信息消费,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信息化加快发展等因素带动下,用电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用电量增速与2015年总体持平。
      “计算机信息传输和软件业这类新兴产业自身的用电上升快,但占全社会用电量不到1%,而且云计算等高新设备的耗电量不低于钢铁行业,算是‘十三五’时期的亮点之一。”薛静表示。
      而在电力供应方面,《报告》预计全年新增发电装机1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5200万千瓦左右;年底全国发电装机达到16.1亿千瓦、同比增长6.5%左右,其中水电3.3亿千瓦、核电3450万千瓦、并网风电1.5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5700万千瓦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提高到36%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全口径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2.3%,已连续两年负增长,火电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创1969年以来的年度最低值4329小时。《报告》预计火电发电量在2016年将继续下降,加之燃煤发电上网电价下调、部分省份大用户直接交易操作过程中降价幅度较大,煤电企业利润将大幅压缩,预计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3700小时左右,其中火电设备利用小时进一步降至4000小时左右。
      《报告》指出,2016年全国电力供应能力总体富余、部分地区过剩。其中,东北和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过剩较多,华北、华中、华东和南方区域电力供需部分省份富余。“十三五”前中期电力供需将延续总体富余、部分地区明显过剩的格局,在此之下,电力行业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
      为此,中电联建议,要科学确定和严格控制电源新开工规模,取消一批不具备核准条件的煤电项目,暂缓一批已核准项目开工,集中消化好现有过剩能力。其中,相比风电和太阳能风电,水电和核电不仅同样具有良好绿色低碳性能,还有发电成本相对较低和发电容量效用高的比较优势,在严格控制电源总开工规模情况下,可有序开工这两类项目。
      此外,坚持加强与“一带一路”周边和沿线国家及地区的电力合作,促进特高压输电以及核电、火电、水电“走出去”,带动相关装备、技术、标准和管理“走出去”,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电网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