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东市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 改革创新试点示范区
黑龙江新闻网讯(付小良于洋车彦旭本报记者张桂英)从20多亿斤到47.04亿斤,粮食总产的“十连增”,让“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肇东市仓满囤圆,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作出了贡献。
即将丰收的季节,记者走进肇东,一路所见所闻,深深体会到——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县,肇东市粮食总产屡创新高,绝不是仅靠风调雨顺就能办到的,而调整生产关系,转变发展方式,创新服务保障等一系列现代农业改革创新的试点示范,才是这个产粮大县得以实现农业持续丰收,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保障。透过一个个现代化农业示范区的繁荣景象,肇东市倾力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的思路和努力,清晰地呈现在记者眼前。
创新经营主体
“牵一发动全身”的“牛鼻子”
8月,正是肇东农作物生长的黄金季节。位于太平乡同心村的绿色有机白菜园区里,核心区千余亩的菜地一望无际,满眼翠绿,一派生机盎然的动人景色。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园区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和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双料”核心示范区,在这里,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三个方面的农业创新同步推进着——一是经营模式创新,二是灌溉模式创新,销售存储模式创新。园区的经营主体是实达谷业公司,农民带地入社,在取得土地流转收入之后,再通过为企业打工实现务工增收。企业通过订单销售,成功将产品打入韩国市场,在企业和园区双赢的同时,带动全村种植白菜3000亩,农民实现纯收入2000万元。
离此地不远的黎明镇长富村整村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示范园区,则是另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园区依托农机合作社,吸引388户农户带地入社,自有经营土地面积达到8000亩,每年代耕代收面积达5万亩。园区还以农机合作社为依托,组建了米业合作社和玉米吨粮田合作社,向加工销售领域和科技增收领域拓展。据介绍,合作社入社农民每亩保底收入600元,年人均纯收入可达2万元。肇东市农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庞树军介绍说,为解决土地经营分散、粮食产能徘徊不前等问题,肇东市积极推动农机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两社联合”,创新农业经营主体。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信托”、“带地入社”、“股权化”和“托管流转经营”等机制创新,着力破解土地流转难题,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铺平道路。
今年,肇东市被列为全省土地流转试点县,市乡村三级建立了土地交易中心。市政府专门出台了《肇东市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实施意见》和《肇东市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扶持政策》,确定了两大类8个方面扶持政策;投入4217万元,重点用于基础建设、设备购置、主体发展、科技服务组织、订单企业补贴,促进规模经营。截止到今年4月末,全市以家庭农牧场、农业企业、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为重点的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到15759个,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300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70.1%。
目前在肇东市,各种社会力量汇聚、多种合作方式叠加的大合作、大联合、大流转的全新农业经营格局,正在有序推进。
创新产销模式“一手托两家”的“平衡木”
把土地交给了合作社,土地流转后的农民去干啥营生?
围绕粮食安全、粮农增收、粮企增效的“三赢”目标,肇东市在加大粮食体制内部改革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运营新模式。建立了以两大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农业科研院所和财政、金融等部门为坚强后盾的粮食产业化协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用“订单农业”这个纽带连接千家万户的粮食生产,实现产销对接,形成了“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全新组织模式,确保了“生产有基地、加工有企业、营销有组织、流通有市场、出口有渠道”。
在太平乡光远村,光远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着4000亩地,其中种植800亩马铃薯和400亩胡萝卜、白萝卜等经济作物和杂粮。理事长孙君忠告诉记者说:“如今种地,我们也不太操心了,马铃薯种植由润泽薯业提供种子,负责技术,签订了订单;胡萝卜和白萝卜的销售与哈尔滨润恒蔬菜批发市场签订了销售合同;杂粮等产品,也都在种植前落实了销路。”
肇东市农业局局长张彦杰介绍,近几年肇东坚持把实现产销两端紧密链接,作为农产品“产加两旺”的有效途径,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加速形成“三大机制”:一是订单保底机制。省级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42家农业产业化企业,与112个新型经营主体落实订单面积66.7万亩,按照企业原料标准组织生产,企业提供“保底+浮动”价格,实现了双赢。二是期权收储机制。以北良集团公司为试点,先按秋粮价格收购,如粮价上涨,在支付企业保管费用后进行找补。2013年试点面积2万亩,期权收储1.3万吨,受到了卖粮农民的一致好评。三是价格平衡调节机制。财政、企业、主体三方按一年期利息标准筹资500万元存入银行,建立调节基金,与北良集团公司期权收储捆绑实施。在市场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时,对受损较大一方进行价格补贴,去年北良集团烘干销售每吨盈余180元。
这三大机制,不仅紧密了产销的利益联结,从根本上保障了龙头企业的生存发展,更为把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民找到了更稳妥的就业途径。
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走一棋活全局”的“突破口”
2010年,肇东市五里明镇政府将其下属的三个玉米种植合作社土地承包经营权和一个农户的鱼塘承包经营权,委托给中粮信托设立自益型财产权信托。信托受益权质押给龙江银行肇东支行,为先锋、东风和胜平三个玉米种植合作社在肇东支行的1000万元农业贷款提供还款担保。
这件事当时在人们心中引发不小的震动,原来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鱼塘承包权,也可以生出“活钱儿”来!
随后,五里明镇又有一系列创新:聘请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肇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农业专家为贷款农户提供科技服务,对粮食生产实行全过程指导,建立了政府、龙头企业、商业银行、科研院校与农业开发公司有机衔接的农业产业链生产要素配置模式,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银行+保险+政府+科技+信托”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2013年10月1日,肇东茂源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运营,这是全国第一家主要以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提供金融信贷担保业务的专业担保公司,开创了农业融资“五里明新模式”。
茂源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树义介绍,经省金融办批准成立,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市政府拟注入专项偿贷准备金5000万元,这样公司就具备了承保15亿元以上贷款的能力,能够帮助更多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向金融机构贷款。
肇东市农业局局长张彦杰告诉记者,围绕金融改革,如今肇东市已探索出质押、权能抵押、“金担农”、产业链相互担保及信用担保等五种农业信贷模式,有效地破解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的问题。年初以来,通过开发出农产品订单、保单、股权、良种补贴、农业综合补贴、库存商品价值、土地经营权收益等7种质押新产品,建信村镇银行等5家金融部门,直接向新型经营主体发放贷款1.2亿元。
与此同时,肇东市在创新农业保险上的探索步伐也不断加快。“投保入股合作”试点,剔除了受灾不到三成年免赔条款,出险即补;如未受灾,保费按6%年息计入投保人账户;投保满三年,保费经营收益30%按投保比例分红。如受灾,正常理赔,不计息也不分红。肇东市的金融保险改革“5大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服务部门“单打独斗”的历史,有效串接金融、保险、财政、企业、担保公司等多部门向“捆绑式”、“链接式”的社会化服务转变,仅在融资方面,就推动全市11家银行、7个小额贷款公司探索开发了31个农村金融保险新产品,组建了4个担保公司,实现了“点上创新、线上延伸、面上拓展”,带动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基本确立。截至2014年3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74.05亿元,比上年多投放资金12亿元,涉农占比达到62.2%。
编辑:陈丹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