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东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升温”
日前,近千只灰沙燕在肇东市涝洲镇月亮岛河岸200米处盘旋而飞,顺势向下可以看到,3米多高的沙土地上密密麻麻布满了洞深在70厘米左右的燕子窝,形成水平坑道,巢呈碟状,由于有了群巢,洞穴似一排排石窟,气势壮观。这仅仅是肇东市文化旅游产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肇东市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新常态发展下的最大引擎和动力,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文化和旅游产业相融合,上项目、强特色、铸品牌。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重点突破、分步实施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育旅游精品。打造肇东旅游“一带、三线、30个旅游景点”,不断推动肇东文化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随着南苇塘湿地旅游项目对外营业,肇东实施与哈尔滨同城同体错位发展,重点围绕68公里沿江资源,充分挖掘沿江丰富的鱼稻资源、水面资源、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深度开发其所蕴含的美食功能、娱乐功能、休闲功能、观光功能等三产服务功能,充分释放农业多种功能的叠加张力。形成百里休闲观光体验长廊、百里美食品鉴长廊、百里会展长廊、百里电商平台长廊,开发十大湖泊,开放十大景区,建设十个以文化旅游产业为支撑的特色村屯,推广水岸钓鱼台别墅式六眼转锅炖菜专利模式,形成“百里天河捺钵宴、千锅竞炖万斤鱼”的喜人景象。同时,进一步整合资源,对蚂蚁河、月亮岛等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基地,强化品牌宣传,拓展运营机制,通过景区景点的策划、组合和包装,积极推介,加快打造特色突出、配套互补的产业链,带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做大做强肇东文化旅游产业。
为进一步提升肇东旅游良好形象,提高导游人员讲解技能和服务水平,依托肇东技工学校培养出第一批接地气、素质高的导游人员,将对肇东基本概况、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旅游资源及景点进行讲解,助推肇东文化旅游抓机遇,保护好、开发好、运用好自身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扩大特色旅游影响力。 (霍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