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源多管齐下地里减收地外补
本网讯(赵敏黾) 今年,肇源县遭受多年不遇旱灾,旱田作物普遍不同程度减产,部分旱情严重的地块已绝产。在积极浇灌抗灾保收的同时,一些农民早把目光瞄向了耕地之外,盘算着如何额外增收创收,弥补旱灾损失,部分乡镇甚至已开始超前谋划明年的种植结构调整问题。
玉米减产,可玉米秸秆却是做饲料的上好原料。古恰镇孟克里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崔光明,今年种玉米2000多亩,尽管灌溉设备齐全、浇灌及时,可仍避免不了减产。崔光明说,今年大旱,牲畜饲料肯定要缺,县里将扶持大户购买秸杆打包机,他计划购买两台,帮助附近乡亲们把玉米秸秆打包后储起来销售,不仅能让大伙儿每亩地有百十来元收入,自己也能额外再有点赚头。
面对旱灾,一些勤快的农民早已坐不住了,纷纷走出家门务工赚钱。肇源镇四方山村农民王景志今年承包旱田30亩,虽然花了钱抽水灌田,可也只能有四五成收入。眼见减收已成定局,他已利用前段农闲时间跟随亲属在建筑工地刷涂料,每天都能进账200多元。他说,秋收时要雇佣收割机,尽快收完后再出去干一段,还能有几千元的收入。
遭遇自然灾害,更显出了农业保险的重要作用。古恰镇孟克里村党支部书记范广学说,今年幸亏村里耕地基本都入了保险,村民每亩地交三元钱,保险公司会根据受灾程度给予不同补偿,虽然钱不多,可起码能有个保障。通过今年受灾,明年的农业保险不用动员,肯定百分之百交。
农民们考虑当前的增收之道,一些乡镇早已超前谋划起了明年的种植结构调整。怎么调?旱改水自然是首选。头台镇东大村党支部书记、玉米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张玉民,这几天正准备向镇里申报旱改水项目,他说,项目如果批复下来,明年又多了几百亩“铁杆庄稼”。在这方面,和平乡也有大手笔,该乡结合扶贫攻坚,充分发挥本乡水源优势,规划利用三年时间,把三个村3.5万亩旱田全部改成水田,目前项目审批已经结束,秋收后就可以启动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