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舆论积极评价中国经济发展亮点
近期,尽管从最新公布的一系列宏观数据看,中国经济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但多数境外主流媒体和专家表达了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乐观态度,积极肯定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外媒认为中国经济虽有所放缓但就业及消费等多项指标仍在增长
英国《金融时报》9月7日称,如果中国政府坚持改革道路,会在经历几年的经济和金融不景气后让经济走出低谷,从而惠及发达国家。但是,这需要全世界接受中国目前正在为之努力的转型及其带来的变化。中国政府明显在下决心清除产能过剩,进行结构再平衡,这将是漫长黑暗尽头的光明。
美国《华盛顿邮报》9月6日称,虽然中国经济增长率很可能低于政府设定的7%增长目标,但并没有濒临崩溃。今年7月,中国零售品销售同比增长10.3%;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32%。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尼古拉斯•拉迪表示:“中国的工资和可支配收入仍在上升,消费在增加,医疗保健、教育、旅游和娱乐方面有很多支出。”他还举例说,2015年上半年,中国一家连锁影院收入增长了40%;非农就业岗位增长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720万。
英国《经济学人》9月11日称,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在下滑,但即便增长率只有5%,也意味着经济产出大于增长率为14%的2007年,因为今天中国经济规模比那时大得多。苏格兰皇家银行高路易说,按市场汇率计算,2013年中国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13%,所以有充分增长空间来追赶美国。与此同时,很多中国人正变得越来越富有,据麦肯锡咨询公司估计,到2020年,年收入在1.5万至3.3万美元之间(对中国中产阶级的粗略定义)的城镇家庭比例将达到59%,2010年时只有8%。制造业正受益于对劳动生产率、自动化和地区供应网络的投资。未充分发展的服务业也代表着一个巨大机会。
福布斯中文网9月9日称,中国8月大宗商品进口状况相对良好,虽然低于7月水平,但基本上呈同比增长状态。如油价下跌促使中国原油进口量与2014年8月相比增加了5.6%;来自巴西和美国的大豆进口量同比显著增加了29%;铜矿进口量同比增加了19.8%。
美国《国家利益》网9月9日称,中国确实在进行经济转型,即从出口、投资和重工业转向消费和服务拉动。尽管制造业产量指标疲软,出口增长放缓,但近几个月房地产建设衰退已见底,销售与价格都有所恢复。不同寻常的是,去年中国消费增长对GDP贡献率超过投资,GDP整体增长的一半是由服务业、而不是重工业贡献的。结果就是,尽管GDP增速放慢,但就业仍然坚挺,这是因为服务业提供了大量岗位。因此,市场看到的那些显示中国正在崩溃的迹象,恰恰是中国正在成功实施转型的迹象。
英国《独立报》8月29日刊文称,不管中国股市表现如何,中国发展故事都令人惊叹,而且在未来20多年内,中国将可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与上世纪50年代的日本合资企业一样,与西方汽车制造商、饮料企业、工程和电子企业合作的中国合资企业也将带来技术转让。
香港《文汇报》9月11日发表社论称,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总体上还是在平稳健康发展之中,上半年中国经济总量在超过10万亿美元基础上同比增长7%,这一年7%的增量超过了过去10%增长。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49.5%,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高技术产业增速明显快于整体工业,信息、文化、健康、旅游等消费需求旺盛。中国经济在继续惠及世界,上半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在30%左右。这些事实都雄辩地说明了世界经济需要一个稳定增长的中国,而中国也正在努力地改革和发展之中,相信在正确的方针指导之下,暂时的困难一定能够克服,维持经济适度增长目标也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