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伟:由打工到返乡创业的“变奏曲”

04.02.2016  12:30

  我叫王艳伟,今年25岁,是望奎县厢白满族乡前三村的农民,也是个地道的90后。别看我年纪小,但是我的经历可挺丰富,5年里,我从一个力工干成了“小有名气”的包工头,又转变角色返乡创业当上了尚丰玉米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和富康肉牛养殖场场长,这几年,我的身份变了、生活变了、思想也变了……

  2008年,我跟着父亲到铁力市打工,开始只能在工地干力工,苦没少吃、罪没少遭,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看到工地上总缺人,我灵机一动,帮着招工当小工头能多赚点钱。我就和父亲回家招工,头一回就招了40多人,老板看我做事稳当还有想法,又让我承包点活。就这样,2010年我从力工摇身一变成了包工头。到2012年我在铁力市也算“小有名气”了,领着百余人一起打拼。但是,那时候房地产市场已经逐渐走低而且风险大、账难要,年末时看着工程款也快结清了,和父亲商量后,我决定退出这个行业。

  年纪轻轻的不能没事做,正好赶上2013年中央1号文件鼓励农民规模经营土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扶持家庭农场,我觉得这将是我的一条新路。于是,我把这几年赚来的钱都流转了土地,成立了尚丰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是辛辛苦苦一年,去掉承包费、机耕费和底子钱,到头来一算账好悬没赔上。怎么能把粮食卖个好价钱或者自己利用起来,让有限的土地产出最大的效益是我一段时间经常思考的问题。听同学姜可心说他养殖肉牛效益不错,可以消化粮食实现过腹增值,而且现在肉牛行情渐好,我感觉这是个好项目。我是个急性子,想好就干,村里有个1万多平方米的闲置校舍要出卖,我就投资16万元买了下来建场。

  2014年,肉牛养殖场建起来以后,我以平均每头1.1万元的价格一次买回来65头西门塔尔肉牛,每天清晨5点起床一直忙到半夜,是我那大半年的主要生活。经过8个月的饲养,肉牛最后以平均每头1.8万元的价格卖了出去,由于第一次涉足养殖业经验不足,加上很多东西没有利用好,我赔了10多万元。但是我并没有失去信心,在选购第二批牛时,我反倒扩大了规模,除了80头肉牛外我又精挑细选了65头母牛,还增添了一套烧酒设备,并新盖了一栋牛舍。我通过饲养母牛自繁自育、建设小酒坊烧酒、酒糟当饲料喂牛等方式降低养殖成本。

  经验有了、成本降低了、市场前景又看好了,2015年,我流转的200亩地全部用来种植玉米,仅酿酒一项就可以给我创造近20万元的利润,酒糟用作饲料还能节约6万元的成本。眼下,正好赶上春节期间肉牛出栏,卖个了不错的价钱,这栏牛纯利润能达到30万元,3月份母牛将到产子旺季,我就不用大批外购了。

  下一步,我打算发展青储和苜蓿草种植,争取给我的“宝贝牛”吃上更加可口的绿色食品,同时,还要扩大养殖规模,并带动周边农民一起发展养殖业,成立肉牛养殖合作社。现在,我们这还有个名誉村长,是哈尔滨大庄园肉业公司的负责人,如果能搭上这个“大户”发展订单养殖,那对我来说又是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