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节上,专家支招糖尿病该咋治

09.11.2015  19:22

医生为患者做检查找病因。

常做检查,预防糖尿病足并发症。

  连续四周,首届新晚报读者(粉丝)节为读者持续送上惊喜,让本报读者们直呼“过瘾”。我们不仅送实惠,也送健康——“糖尿病惠民全面筛查”。血糖该咋降?并发症该咋治?猫冬了,糖尿病人该咋吃、咋喝?……筛查中不少人向专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此,记者汇总糖友读者们的诸多疑问,向我省糖尿病名医“取经”,听听专家们支招,在寒冷冬季,糖尿病该咋治。

  诱因复杂

  血糖高低难控

  支招:控血糖先全面筛查病因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第三届委员,瑞京糖尿病资深专家刘国信教授感慨说:“很多患者都错误地认为,糖尿病就是血糖高,吃药、打胰岛素,注意点儿饮食、运动就行。这都是不科学的,是对糖尿病的误解。高血糖的酮症酸中毒、严重的低血糖,都会危及生命,不能儿戏。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诱因非常复杂,初期症状都不明显,很少有人重视筛查。刘教授支招,患者只有通过全面的筛查检验,才能真正了解让血糖升高的罪魁祸首,定期筛查糖化血红蛋白、两个点血糖、肝功、血脂、尿常规、眼底、心电、脑供血等指标必不可少。专家有了这些详尽的检验结果参考,才能“支招”降血糖,防治并发症。

  同时,刘国信表示,因患者的体质、病情不同,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所用的药物和饮食等也不能一概而论,要不然是会出乱子的。所以,一定要对全面筛查引起重视,得到第一手的治疗指导参考。

  治疗盲目

  血糖依旧难降

  支招:洞察内因,强化治疗降血糖

  吃了药、打了胰岛素,可血糖还是降不下来,该吃拜糖平还是吃二甲双胍,要怎么正确地定时定量服用?长、短效胰岛素哪个更适合?尽管市民普遍认为糖尿病治疗就是吃药、打针,但其实很多人对此并不清楚。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慢性病学组委员、瑞京糖尿病学科带头人李晓星教授支招,糖尿病治疗不能盲目,要揪病因,要从宏观上看患者的血糖整体周期情况,从微观上对患者进行药物、饮食、运动的综合血糖强化治疗,就能实现血糖的平稳阶梯下降。

  据了解,目前,国际上糖尿病临床常用的“动态强化降糖治疗法”,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此,李教授介绍说,所谓的“动态强化降糖治疗法”也叫双C,是利用动态血糖监测仪72小时连续监测糖尿病人的血糖情况,结合饮食、起居等日常习惯,绘制出血糖波动图谱,做出患者整体情况的评估。医生根据实际情况,给患者佩戴的胰岛素泵,选择更为合理的长效或者短效胰岛素调整为最佳的注射时间和注射剂量,以帮助病人的血糖保持长期平稳,待患者的血糖水平能够通过自身胰岛β细胞维持稳定后,再给予饮食、运动等日常指导,这样就能使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冬季运动量减少

  进入高发反复期

  支招:常自检防糖尿病足并发症

  天冷了,大爷大妈们出门少了,市内各大休闲广场也冷清了很多。这个季节因运动量减少,血管血流不畅,成为糖尿病足多发、反复时期。原黑龙江省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瑞京糖尿病足专家王爱林教授提醒糖友,糖尿病足按照季节区分,夏秋冬的发病比例一般为1:2:3,这时候最不能忽视。

  王爱林表示,由于患者自我检查保护措施意识差,自己感觉到脚麻、发凉,或刺痛,走路稍微多点儿小腿痛,休息后有缓解,便认为是着凉了、走路多了;还有患者自我诊断,用错误的方法在家治疗,直到肢体出现溃疡且久难愈合,才到医院检查。这些患者往往在发展到三、四级中期糖尿病足后才得到治疗,但此时,治疗难度不仅增大,也令截肢的风险骤增。

  “最好的治疗办法就是积极控制危险因素。”王教授认为,做好糖尿病足的早期预防、发现和治疗,保守估计至少可以降低一半以上的致残率。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糖尿病足的治愈率正在逐年提高。目前,动脉微灌注血管神经修复术和湿性再生微粒皮种植术,这两项治疗技术已分别在2013年和2014年在瑞京糖尿病医院就开展了。动脉微灌注血管神经修复术配合湿性再生微粒皮种植术可以大大提高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率,减少复发率,而且方法简单,费用较低。

  采访过程中,记者最大感慨是,糖尿病虽然是慢性疾病,发展虽不急、不猛,但治疗也要按部就班,从筛查到降糖,再到合理早期预防、积极治疗相关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一样可以拥有健康的身体。记者了解到,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瑞京糖尿病医院将邀请心脑血管病、眼病、肾病等与糖尿病并发症相关的北京知名专家,举办“健康大集”联合义诊、专家讲座,包括免费测血糖、健康礼品、199元的惠民筛查、免费专家问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