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史学家:日本从未真正道过歉
[ 摘要 ]“实际上,日本从未真正地道过歉。我觉得日本在回避这段历史,这的确令人感到忧虑。而德国从来就是面对历史的。”
2015年7月,被誉为“权威中的权威”之作的《二战史》在中国上市。书中有许多有关中国战场的描写。它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安东尼·比弗(Antony Beevor)。
安东尼·比弗善于反映历史的复杂性和战争的残酷面,其文笔细腻真实。他曾获得约翰逊散文文学奖、沃尔夫森历史史实故事奖、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等大奖。除去《二战史》,他的作品还包括《保卫斯大林格勒》《诺曼底登陆》《柏林1945》等。“安东尼·比弗充满洞察力,擅长分析各事件之间的关系,他的使命常常是理解整个拼图是如何拼起来的。”《经济学人》杂志评价。《金融时报》称他的作品“是最具智慧、最鲜活的关于历史的写作”。《华盛顿邮报》称,安东尼·比弗的书是确定的历史。
爱丁堡国际图书节上的安东尼·比弗拍摄:崔莹
8月16日,安东尼·比弗在爱丁堡国际图书节上介绍其新书《阿登战役1944》。腾讯文化在图书节现场对他进行了采访。以下为访谈内容:
希特勒从未从抗日战争中获得教训
腾讯文化:你在《二战史》一书中充分肯定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二战中的作用。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部分历史一直被西方学者忽视。在你看来,原因是什么?
安东尼·比弗: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因为假如75万-100万日本士兵被调遣到太平洋地区的其他区域而不是中国作战,美国的处境将会更困难。但是这段历史在西方被严重忽视了。
1945年初,中国远征军、中国驻印军、盟军在滇西芒友会师图片来源:新华社
西方忽视这段历史,部分原因是因为信息缺失。比如在当时,英国媒体对在缅甸的英军报道就很少,那里的英军被称为“被遗忘的军队”。人们更关注欧洲战场——在西方,关于希特勒的新闻占据了90%的新闻报道。只是在战争末期欧洲战场的战事结束后,人们才开始关注太平洋战场的信息。
但让我很惊讶的是,希特勒从未从抗日战争中获得教训——在进攻苏联时,他采用的是和日本相似的战略。要知道,日本依靠恐怖和残酷的方式进攻,但并未成功,因为这只会导致对方的顽强抵抗。希特勒依靠残酷的方式进攻苏联,同样不会成功。如果入侵中国或苏联这样的国家,即使是武器装备精良的队伍(比如德意志的国防军和日本的皇军)也不会胜利,这不仅因为对方的领土广阔,也因为对方坚决反抗、拒绝投降。
腾讯文化:在你看来,你的《二战史》与众不同之处在哪里?
安东尼·比弗:通常人们总是把太平洋的战事和欧洲的战事分开来看,我要做的是让人们意识到两者是如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最初美国的很多军事行动都首先考虑德国,之后麦克阿瑟将军和尼米茲上将考虑的重点才是太平洋战区。
近年来,剑桥大学的方德万(Hans Van Der Ven)教授、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中国现代史的拉纳·米特(Rana Mitter)教授、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弗兰克(Richard B. Frank)开始进行一系列研究,撰写了大量和中国抗日有关的著作。如果不了解中国的抗日战争,就不会懂得太平洋战场的局势。
腾讯文化:有人将1931年9月18日日本入侵中国东北作为二战的开端,你怎么看?
安东尼·比弗:在写作《二战史》中,这也是我最先考虑的问题——如何界定二战的开始和结束。有人认为二战始于1914年,结束于1945年;也有人认为二战始于1917年,到1989年苏联解体后才结束。历史学家对此争论不休。在西班牙,很多历史学家认为二战始于1936年,因为那一年也是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在意大利和德国的支持下崛起的一年。
从中国的角度看,把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或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作为二战的开端,都是可以理解的。
腾讯文化:不同国家对战争的记忆可能不同。
安东尼·比弗:我们总认为二战是两种甚至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之间的撞击,比如是民主、法西斯和共产主义思想之间的冲突的结果,但实际上,这样的想法非常误导人。要知道,二战夹杂着各种各样的冲突,我们不能将其简单化。每一个国家在二战中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通过各自的经历和记忆来看待这场战争。
731部队或促使美国对日使用原子弹
黑龙江哈尔滨731部队遗址
腾讯文化:史学界一直存在“美国是否应该对日使用原子弹”的争论,你对此持怎样的态度?
安东尼·比弗:大多数现代史学家指出,原子弹轰炸导致几十万日本人死亡,但同时原子弹也拯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如果不对日本投掷原子弹,日本士兵和平民顽固抵抗,再加上因为战争可能出现的大饥荒,伤亡人数会比使用原子弹导致的多得多。假如战争持续到1946年,可能会有更多日本士兵(他们的供给早已被美国海军切断)和盟军战俘饿死。这些因素导致美国下决心使用原子弹。
腾讯文化:你的书中提到,这一决定也和731部队有关。
安东尼·比弗:731部队在实施可怕的生化实验,不仅仅以中国人为对象,也包括盟军战俘。这可能是导致美国决定对日本投掷原子弹的部分原因。
腾讯文化:对战争而言,食物非常重要。
安东尼·比弗:是的。德国作家欧内斯特·容格尔(Ernst Junger)曾经指出,食物就是战斗力。如何让被占领的国家服从命令?仅仅因为食物,后者就会做任何事情。二战时,为了自己和孩子不被饿死,很多法国女子和德国士兵睡觉。当苏联士兵进入德国时,很多德国女性也是如此。
腾讯文化:你如何看待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和国民党的供给?
安东尼·比弗:共产党的供给要比国民党的供给完善。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共产党的聪明之处,因为他们和农民的关系更亲近。他们并不剥削农民,而是和农民形成统一战线,并鼓励农民生产更多的粮食。国民党呢?他们就只是抢农民的粮食,没有考虑以后的粮食供给。
毛泽东是比蒋介石更强的军事领袖
腾讯文化:为何日本认为很容易击败中国?
安东尼·比弗:当时日本存在很严重的“种族自大”现象。实际上,在小学时,他们也是这样被教的——“中国人连猪都不如”。他们认为中国人是低等人,对后者充满鄙视。他们对中国人比德国对苏联人的态度还差。
当时日本军队纪律森严、军事水平先进,而国民党军队管理混乱。这也使得日本气焰嚣张。中国一直没有坦克,直到苏联赞助了几辆T26坦克和T32坦克。国民党唯一能做的是靠人数上的优势来弥补军事技术的不足,这也是为何中国的伤亡如此之大的原因。
腾讯文化:你如何评价蒋介石和毛泽东?
安东尼·比弗:蒋介石在卡通讽刺画中经常被画成刚刚破产的样子——因为他的周围存在很多腐败,那些官员把国家的财富都贪污了。但蒋介石所面临的任务也很不可思议,他带领国民党军队顽强抗日。史学家最新的研究也表明,之前认为国民党没有尽力抗日的观点是错误的。
毛泽东是很棒的战略家,他知道如何获得支持。他对如何赢得内战的判断是准确的,采用的“游击战”战术也很有效。蒋介石做了很多错误的军事决定,就这方面而言,毛泽东是比蒋介石更强的军事领袖。
腾讯文化:说到蒋介石的周围充满了腐败,具体还有哪些方面?
安东尼·比弗:毫无疑问,很多农民受到军阀的剥削。蒋介石管不了这些军阀,即使联合了,各军阀之间也互相争斗。这些军阀通常如此对待农民——抢走对方的大部分食物。重庆有黑市,在很多大城市,人们可以目睹一些国民党将军的生活方式。蒋介石本人并非过得很奢华,尽管也并非节约。但真正的问题是,美国的公众舆论对他不利。
史迪威和蒋介石夫妇合影
腾讯文化:蒋介石的抗日屡屡失利,和美英两国有什么关系?
安东尼·比弗:美国不断让蒋介石失望。我认为,约瑟夫·史迪威将军是二战中最坏的角色,美国派他到中国战区协助抗日,他在美国媒体圈的朋友试图塑造他的高大形象,就使劲诋毁蒋介石,他本人也在罗斯福和美国公众面前说了很多蒋介石的坏话。国民党从未从美国那里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支援和帮助。英国的表现也好不了哪里去,根本没怎么帮忙。
腾讯文化:英国为什么不帮忙?
安东尼·比弗:因为当时英国人力不足,而且英国的重点是欧洲战场和缅甸这一片,而美国主宰着太平洋战场。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和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欧内斯特·约瑟夫·金都不想英国插手,实际上,金部长不欢迎任何一艘皇家海军舰艇出现在太平洋上。
诺门罕之战是二战的关键之战
腾讯文化:你在书中指出,国共能合作抗日,斯大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安东尼·比弗:在某种程度上是这样。但斯大林从未真正信任过毛泽东,在抗战之前就如此了。1945年斯大林决定帮助中国共产党时,他依然对毛泽东充满不信任。即使在之后的朝鲜战争中斯大林表示要帮助共产党,也只是说得多,做得少。
腾讯文化:从自身利益出发,斯大林怎么看待中国战场?
安东尼·比弗:斯大林害怕希特勒和德国的势力,不想同时卷入日本和德国两个战场,他支持国民党的原因也是希望让日本人有对手可打。当斯大林和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后,他觉得自己没啥可担心的了,但是直到1941年日本进攻东南亚的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而不是中国北部时,斯大林才真正放心。
我在写书时,注意到诺门罕之战(1939年日本与苏联在远东地区发生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让日本人决定不去进攻苏联,转而进攻南部,进攻荷兰、法国、英国和美国的殖民地。这样讲可能有点偏激,但我要强调的是,二战中的关键之战并非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之战,而是1939年5月的诺门罕之战,这场战役也是影响之后战势发展的关键战役。
诺门罕之战中的苏军。准备实施“北进计划”的日本关东军在此次战役中惨败。
腾讯文化:日本投降后,英国为何一定要夺得香港?
安东尼·比弗:二战中,英国与日本交锋的时候,英国惨败,受尽屈辱。英国低估了日军的实力,以为日本士兵都是近视眼、骨瘦如柴,但实际上,日军很顽固,比英军灵活,战斗力更强。英国感到如此难堪,丘吉尔想通过夺回自己的殖民地来挽回面子,假装这些屈辱从未发生。
英国和国民党一起争夺香港,但英国下手更快。
1945年10月的香港,英国皇家海军和皇家海军陆战队卫队列队走向总督府。英国在当年恢复了对香港的殖民统治图片来源:美国《生活》杂志
日本从未真正地道过歉
腾讯文化:撰写《二战史》时,收集关于中国战场的资料困难么?
安东尼·比弗:非常困难。英国历史学家伊恩·克肖(Ian Kershaw)写的希特勒传记很棒。他和我开玩笑:“你觉得查阅苏联的档案资料很难,那你试试查日本的档案材料。而要是查中国的档案材料,简直不可能。”
在《二战史》中,我主要依靠的是方德万教授和拉纳·米特教授的观点。四五年前,来自世界各地的历史学者在夏威夷召开了一次学术会议,这也是中国和日本的历史学者第一次共同参会。一名中国学者对日本看待二战的态度感到震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态度很强硬,认为他们已经道了足够多的歉。但实际上,日本从未真正地道过歉。我觉得日本在回避这段历史,这的确令人感到忧虑。而德国从来就是面对历史的。
但也有一些年轻的日本历史学者,做了一些关于日本罪行的出色研究。田中雄喜(Tanaka Yuki)写了《看不见的恐怖:二战中的日本战争犯罪》,这本书很棒。田中雄喜发现了东京方面要求日本士兵采取“食人”暴行的政策,这些信息是他从美国的档案资料中发现的。总的来说,国际范围内关于二战史的研究进展不错。随着更多的学术会议召开、更多不同国家学者的交流,未来会有更多的研究成果。
腾讯文化:你最近在中国抗日战场方面有什么新发现?
安东尼·比弗:我发现了一些很令人惊讶的信息。在查阅英国的档案资料时,我意识到,当时很多英国军官不仅仅在重庆给国民党提供抗日建议,也帮助共产党的游击队作战。我不知道中国的档案材料中对这些信息是否有记载。
编辑:李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