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刊文: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不可救药

20.04.2015  17:25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张磊峰

  连日来,本报一版连续推出了10余篇“向习主席报告·老红军老八路的心里话”专栏稿件,在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不少网友发出这样的感叹:老前辈们不仅信仰坚定,而且思想年轻。

  翻看老前辈们的履历,许多共同点清晰呈现:绝大部分参加过长征,绝大部分负过伤、立过战功,都是南征北战、九死一生,都是历经磨难、淡泊名利,都是信仰如铁、胸怀天下。他们让笔者不由想起一首老歌——《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有信仰的人,永远年轻。信仰是民族之光,也是生命之炬。正如向守志所言:“我们对党的态度,是建立在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上的。你认为这个党伟大,它的事业一定能够胜利和兴旺,你才会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当信仰的力量渗入灵魂,就拥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免疫力。这种力量伴随他们爬雪山过草地,这种力量护佑他们闯过血雨腥风枪林弹雨,这种力量指引他们朝着胜利的彼岸不断前进。

  有骨头的人,永远年轻。没有骨头的人是可欺的,没有骨头的民族是可悲的。从甲午之殇,到九一八事变,再到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一退再退、退无可退,多少国人引颈受戮、任人宰割,多少军人屡战屡败、忍受屈辱。没有骨头,命比纸薄;铁骨铮铮,所向披靡。现在,我们的武器装备越来越先进了,但战斗精神永远不可或缺。争做新一代革命军人,就是要弘扬革命先辈的血性荣光。

  有胸怀的人,永远年轻。“我们是共产党员,你为自己,我也为自己,谁来为人民?”顾昌华老人当年准备送给儿子的这段参军寄语,折射出那一代革命者特有的无私情怀。他们在位时不争权夺势、不结党营私;退任后淡泊名利、热心公益,不向组织提要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 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品读他们的传奇,领略他们的风采,感受他们的境界,就不难理解他们虽是百岁老人,却依然腰板硬朗、精神矍铄。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金一南教授曾言,幸福起来的人们往往不想承认自己曾经是奴隶,也不屑于承认曾经有过英雄。不知不觉中,自己那部热血奔涌、震撼人心的历史被荒弃了、抽干了,变成一部枯燥、干瘪的室内标本,放在那里无人问津。

  大浪淘沙,洗尽铅华无数。这些共和国的功臣以及无数的革命先烈,是革命军人的学习榜样,他们留下的好传统也是全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大声唱响那首经典老歌:“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他不怕风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冻,他不摇也不动,永远挺立在山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