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苹果”启发寻找红树莓一个医生的治癌之旅
受到“苹果”启发,发现一种不被重视的水果具有防肝癌功效多次大白鼠实验肿瘤都变小了相关研究成果去年获得了中国抗癌协会科技进步奖
核心提示:红树莓,被誉为黄金水果,天然抗致癌物质鞣花酸含量超过草莓居各类食物之首,但遗憾的是,人们在水果超市里很少能看到它的身影,并不是它是稀罕物,而是在很多人的意识中,它就是一种野果。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副院长刘明教授,非常希望这种水果能成为多数人的日常饮食,尤其是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因为无数次实验表明,小小的红树莓对于防肝癌的效果显著。最近,刘明及课题组承担的《植物化学物质预防及抑制恶性肿瘤的机制及应用》相关系列研究成果,获得2013年度中国抗癌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红树莓为何具有神奇的防肝癌效果?它是如何被刘明发现的?约刘明进行采访难度很大,他总是说他要为肿瘤患者做手术,没有太多的时间。他还说,如果大家都知道如何预防肿瘤,他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忙了。记者只好抓住他偶尔的“不忙”,听他讲述研发红树莓防肝癌的始末。治癌医生的悲情:很难真正完全治愈一个癌症病患刘明,1969年7月出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副院长、普外科主任,除了治病救人,同时身肩教授、博士生导师之责,坚持不懈带领年轻学生习医、做科研。在刘明的从医履历中,你会发现,他所获得的奖项与荣誉数不胜数,患者和家属也给予其极高的评价。不过,刘明告诉记者,很多肿瘤科的医生对这份职业是有几许悲情的,其中就包括自己。
“作为医治肿瘤的医生,即使医术再高超,也不能做到让癌症患者永远摆脱癌细胞的梦魇。他们走出医院时,仍旧是一个病人,而不是一个健康的人。癌症不仅带给患者痛苦,也意味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远离幸福,尤其是肝癌。”
刘明说,“老百姓的土话说,得肝病的都是一窝窝的,这话不假。通常我们询问病患的家族疾病史,他们都会告诉你,其父亲或母亲或者兄弟姐妹当中有患肝癌去世的。很多年以前,曾经有一位女士向我求助,母亲生了她们9个孩子,全部都是乙肝患者,后来母亲与大姐、二姐的乙肝转化为肝癌,相继去世,她担心自己也会有这样的未来。可那时,医生们都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保证她以后不会罹患肝癌。”
民间曾流传,15年乙肝,15年肝硬化,15年肝癌。这是人们对肝病患者人生的一种写照。而我国是“乙肝大国”,病毒感染者约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肝炎后肝癌的发生位于世界之首,这很残酷也很可怕。所以,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对这个群体产生歧视,认为与他们一起吃饭,就会被感染,“肝病的传播途径最主要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夫妻生活传播或者吃了霉变的谷物等等,绝不会因唾液就一下子被感染,经过科普,现在很多人对他们的偏见消除了。但是,很多乙肝患者仍生活在晦暗之中,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生命已经被判刑了。”刘明说。
如果有一种物质,能够起到预防作用,有效地使肝病得到“逆转”,那样,就可以避免一个家族的“连窝端”,罹患肝癌的患者也会大幅减少。刘明说他在成为医生之初就尤其关注肝病患者,总想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和一把万能的钥匙,为他们解除痛苦,直到他遇到一个研究苹果的人。灵感来自苹果寻找一种水果,为肝病患者带来希望
苹果熟了就会落地,恰巧打到牛顿的头上,于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还是苹果,在美国,有一句流传许久、人人皆知的谚语,“一天一苹果,不用请医生”,不过,一直都没有人深入研究,为何吃苹果可以带给人们健康?
2000年,刘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为食品科学系教授刘瑞海“打工”。这个时期,刘瑞海“老板”及其课题组完成了一项重大的研究发现,苹果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及抗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甚至是维生素C的上千倍,因此,他首次提出,水果中的某些植物化学物质在其抗氧化性方面起主导作用。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最权威的《自然》杂志上,立即引起世界的震动。因为他同时也在传递一个信息,令医界束手无策的癌症经科学证明是可以防治的,苹果就具有这样的功效。刘瑞海的“苹果理论”带给刘明很大的触动和启发,既然如此,会不会有一种水果能对乙肝、肝炎甚至肝癌起到显著的预防作用,使肝病得到“逆转”,或者不向癌变的方向发展。在康奈尔大学,刘明除了跟随“老板”一起继续研究苹果之外,也在寻找另外一种水果,它的特点必须是对肝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结果出人意外,竟然是红树莓,是一种不被人重视的野果。红树莓究竟有多神?多次大白鼠实验,肿瘤都变小了
世界上有无数种水果,为什么会是红树莓呢?刘明介绍说,选定红树莓并不是偶然的。“在研究之初,我们进行大量的文献阅读,研究各种水果的特性,最终圈定了20多种水果,在比较之后,红树莓绝对胜出,但它对肝病起到多大的预防作用需要实验进行验证。”刘明对红树莓很熟悉,亲戚中有不少住在大兴安岭林区,他们那里的红树莓漫山遍野,不过大家都觉得红树莓是野果,稀烂贱的,所以很少有人采摘、进行加工,很多都白白地烂在了地里,只有一少部分出口到国外做成果酱。
对红树莓的实验其中有一种就是喂食患肝癌的大鼠吃含有红树莓的饲料,然后观察肝癌细胞的变化情况。刘明说,结果令人振奋,在显微镜下,肝癌细胞变少了、变小了。经过无数次、多种方式对红树莓的实验,刘明得出以下结论:“应用含有树莓的饲料喂养大白鼠,发现树莓对大鼠原发性肝癌具有显著的预防及抑制作用;发现树莓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锁定树莓抑制肝癌生长的两个特异性蛋白质作用靶点(你可以将靶点理解为癌细胞的核心,消灭“核心”对瓦解癌细胞非常重要),使切断乙型肝炎向肝癌转变的过程成为可能,从而预防乙肝患者肝癌的发生。”谁都没有想到,小小的红树莓会如此“神奇”,就连肝癌细胞也会甘拜下风。刘明解释说,是红树莓中的鞣化酸发生了作用。红树莓是迄今发现水果中鞣化酸含量最高的品种。目前只限“内部推广”红树莓所发挥的作用仍是“防”而非“治”
问题又来了,红树莓富含鞣化酸,它可以防治恶性肿瘤,既然如此,红树莓是不是对其他肿瘤也能起到明显的预防作用。刘明说,人体的每一种器官都有它特有的组织结构和代谢方式,从目前进行的实验表明,红树莓对相关肝病的预防最显著。“自从发现红树莓的奇特作用后,我会建议有肝病家族史、患肝癌的病人长期食用这种水果,也得到一些患者的反馈,比如,有乙肝转阴的情况,有的肝硬化患者没有再复发,有的肝癌患者情况稳定。”不过,刘明一再强调,虽然实验表明,红树莓能使肝癌肿瘤变小,但红树莓所发挥的作用仍是“防”,而非“治”。
据悉,经过数年的研究,刘明还发明了“预防原发性肝癌的树莓提取方法”,确保其天然成分更加稳定,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通过临床实践观察发现,摄入树莓提取物一年以上的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指标明显好转,通过两年随访,肝癌的发生显著下降。刘明相信,随着样本量的加大及随诊时间的延长,必将获得更为有力的临床证据。是药三分毒,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绝大多数抗癌药主要为化学合成药,其作用机制主要以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为主,而且往往导致正常组织细胞的损伤,因此毒副作用较大。但刘明会大胆地向病患推荐红树莓,它是纯天然的,几乎没有任何毒性及副作用,更不会为病患带来任何经济上的负担。最近,刘明及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获得了2013年度中国抗癌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现在,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尝试他的这剂“非处方药”,早日开发成保健品让更多的人受益。采访时,刘明一再强调,红树莓对相关肝病的防治仍处于“预测阶段”,一切都需要时间的验证,不过也曾问过自己,小小的红树莓是否能改变“肝病大国”的现状,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肿瘤科的医生都可以松口气了!
编辑:朱红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