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烈士的儿子找到了

24.02.2016  11:40

  昨天,五常市民政局传来喜讯:董文烈士的亲人找到了!

  优抚股股长王日新告诉记者,董文的儿子名叫董宝玉,今年72岁。董家已经从当年的屯子搬进了乡镇,目前老人和小儿子董春宇一起生活。

  拨通电话,董宝玉有些激动:“找了好多年,终于找到了,真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找到父亲!

董宝玉用手机传给记者董文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四岁时 见父亲一面竟成永别

  尽管残存的记忆已模糊不清,但董宝玉多年来一直靠这段模糊的记忆还原自己心中的父亲。记忆中,董宝玉4岁多,父亲回过家一次。那天,董文回家后,母亲冯万清给父亲打了一盆洗脸水,随后父亲和母亲说了几句话,连口饭都没吃,就匆匆返回了部队。

  后来听母亲说,当时父亲是回来告别的,谁知这一别竟成了永别。

  1950年末,董家突然收到政府发放的《烈属证》,一家人才知道,父亲在战斗中牺牲了。母亲当时就哭晕了,几天几夜都起不来。奶奶和姑姑整天以泪洗面,家里的顶梁柱塌了。

  董宝玉说,后来,妈妈想不开,买回来毒药,打算一家人都吃了,一起陪丈夫去……后来看见他回家,就抱着董宝玉放声大哭,终于放弃了这个念头:“我妈当时说,董文没了,我得把他唯一的血脉养大,不然死后也没脸见他。

  “几个月后,部队将父亲的遗物邮了回来,一个军大衣和一条有洋文的旧毯子……外加几十张3元钱的纸帀,这是父亲的抚恤金。”董宝玉说,奶奶和母亲看着东西就落泪,原打算将这笔钱烧给父亲,可当时太穷了,后来用这些钱买了粮食。

  留下一家孤儿寡母,董家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多亏当年政府照顾烈属,号召村民前来帮助“包经”(即帮助种地),一家人才挺了过来。

  坚强的母亲 再苦再难也要撑起这个家

  “我的母亲很伟大……”董宝玉说,当时妈妈不光要拉扯自己,还要照顾奶奶和独身的姑姑。母亲吃尽了苦,却撑着从来不说,晚上醒来常常听见母亲在黑暗里抽泣,可第二天又早早起来操持家务。父亲牺牲几年后,母亲入了党,还当上了村妇女主任。

  当时家里常常上顿不接下顿,可母亲坚持让董宝玉读完了初中。母亲告诉他:“你父亲当时就读书,他告诉我一定让孩子也多读书。”董宝玉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后来也在大队当了干部。

  虽然父亲走得早,但自己对他的思念,却因为母亲时时刻刻的提及而越来越强烈。那时候的冯万清,无数次教育儿子,应该为父亲而感到光荣,更应该努力学习、工作,为父亲争光。

  董宝玉结婚后生了三儿一女,再苦再难他也坚持让孩子受教育,4个孩子都受过大专以上教育,先后离开农村参加工作。上世纪70年代,董家从乡下搬到了镇里居住。

  有生之年 一定去广西给父亲上坟烧炷香

  2001年,冯万清因病去世。遵照母亲的嘱托,董宝玉在墓碑上刻下了父亲和母亲的名字。

  董宝玉说,母亲在世时,曾多次打听父亲埋葬的地方,董宝玉还特地让自己的儿子去广西查找过,但都没有结果。

  这次通过记者的报道得知父亲的墓在广西宾阳县,而且受到当地群众的敬戴,董宝玉十分欣慰,他说:“我们家境并不富裕,但无论如何,也要在有生之年去一趟广西,给父亲上坟烧炷香。

  相关报道:

 打扫战场时董文中冷枪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