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优势补齐短板 聚力新突破推动新发展
当时间勾勒出2016的年轮,哈尔滨正以蓬勃向上的姿态踏上“十三五”的起跑线。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发展新理念引领发展方式转变,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爬坡过坎、滚石上山,努力实现全面振兴的攻坚时期。
新的五年,新的目标——
加快转换发展动力、增强发展活力、提升综合竞争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科学制定、实施“十三五”规划,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托。
新的五年,新的机遇——
国家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哈长城市群”深度布局、哈尔滨新区获批、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哈尔滨率先发展……多重“利好”下的“十三五”开局让哈尔滨再次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新的期待,新的征程——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涓流汇海,聚沙成塔。让我们怀着美好的憧憬,共同奋力书写“十三五”精彩篇章。
1 发展新空间
抢抓机遇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哈尔滨新区
新目标
拓展城市经济发展新空间,建设哈尔滨新区,建设临空经济区,开发建设哈东地区,构筑协调发展的哈尔滨都市圈。
建设哈尔滨新区。以松花江北部地区为核心区,以哈南工业新城平房区部分为新区产业支撑区,推动临空经济区、哈东现代物流产业带与哈尔滨新区联动发展,构建“一核、一带、三组团、双枢纽”协调发展新格局,把新区建设成为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示范区、特色国际文化旅游聚集区。
建设临空经济区。抓住“天空开放”进程加快机遇,以加快发展国际航空货邮运输为突破,以打造外向型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临空型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重点建设“一港、一区、多组团”,把临空经济区建设成为国际航空物流门户枢纽。
开发建设哈东地区。深入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和省“龙江丝路带”战略,以发展现代物流为核心,以对俄合作为重点,将哈东地区建设成为辐射东北亚的国际商贸物流中心、产业集聚发展的现代产业新城和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构筑协调发展的哈尔滨都市圈。依托铁路、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哈尔滨都市区为中心,加快构建优势互补、整体协调的一小时高速辐射圈。
2 产业体系
构建“双轮驱动”现代产业体系
新目标
坚持增量调结构,创新促升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着力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以全面完成“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任务为引领,以农业稳产增效为基础,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打造国家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基地。
全面提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把振兴工业作为加快发展的首要任务,实施《哈尔滨市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加快发展食品、高端装备制造、石化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定实施哈尔滨市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行动计划,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转变,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区域服务业中心城市。
实施重点产业集聚区建设工程。支持哈南工业新城、科技创新城、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宾西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国家级开发区培育具有全国或区域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支持双城、尚志等4个省级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
实施领军企业培育工程。通过与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企业、央企等高位嫁接,跨行业、跨地区实施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培育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品牌,展示“哈尔滨制造”和“哈尔滨服务”优质形象的大企业、大集团。
实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程。积极推进龙江特种装备有限公司整体搬迁、香坊木材厂旧址转型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把香坊、道外、平房和阿城四个城区老工业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区。
● 发展前瞻 ●
叫响“寒地黑土”食品品牌
建设国家重要的食品产业基地。到2020年,实现食品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3000亿元。
发力高端装备制造业
以长安福特年产20万辆经济型轿车、Y-12系列通用飞机、Z-15直升机等项目为牵动,重点推进30个亿元以上项目。
3 创新驱动
创新驱动打造充满活力“双创”型城市
新目标
积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有效转化通道,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促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新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和国家实验室。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重点支持具有产业化前景、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强化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在我市新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和国家实验室,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建设。
组建哈尔滨(东北)国际科技合作联合创新中心。建设面向“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将哈科会打造成为国际高端技术转移平台。通过成立“丝路”科技合作基地战略合作联盟,组建哈尔滨(东北)国际科技合作联合创新中心。
建立10个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依托在哈高校建立10个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每年培训1000名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300人,引进外国专家项目200个、外国专家800人次。
大力发展新型众创空间。大力发展网络虚拟孵化器、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业态。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推广创业社区、创客空间、创业咖啡等新型孵化模式,新建哈尔滨创意谷、万众创业谷等创意空间。
制定实施哈尔滨市2020“互联网+”行动。发展分享经济,制定实施哈尔滨市2020“互联网+”行动方案,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强原始创新能力的“互联网+”领军企业。
● 发展前瞻 ●
打造“科技创新创业一条街”
增强南岗区大直街沿线18所高等院校,哈工大和黑大科技园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的创业、孵化能力,培育发展软件开发、文化创意等高技术服务业,打造“科技创新创业一条街”。
4 对外开放
构筑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
新目标
充分发挥我市在“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枢纽作用和对俄合作中心城市的支撑作用,构筑以对俄合作为核心,欧洲、东北亚、北美为重点,内联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加快实现开放末端向开放门户的转变。
建设亚欧国际运输大通道。航空通道建设新增和加密通往俄罗斯、日韩及北美的国际航线、航班。铁路运输通道重点完善哈尔滨—满洲里—俄罗斯—欧洲通道。公路通道全面打通哈尔滨至俄罗斯远东地区公路运输通道。
建设网上“丝绸之路”。探索建设对俄电子商务经济合作实验区,推进“网上丝绸之路”建设,开展网购保税进口和物流配送业务打造对俄电子商务出口企业综合服务基地。
建设国家对俄合作中心城市。重点建成“一平台、一枢纽、二基地、四中心”,即:中俄经贸合作平台、物流集散枢纽、合作企业总部基地、外向型高端制造基地、信息和金融服务中心、人才培养交流中心、文化科技交流中心和旅游合作中心。
推动多元化国际国内合作。统筹产业结构升级和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加强与欧美、以色列、日韩、非洲开展装备制造、农业科技、信息产业等领域合作。推进与德国工业4.0、北欧国家开展节能环保领域合作。
● 发展前瞻 ●
实施“走出去”战略
采取“政府支持、企业运营、政策引领、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电站设备、飞机制造、农机装备、食品等优势产业“走出去”, 依托中白产业园区等加快境外建厂。
5 深化改革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
新目标
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破解发展难题为导向,健全和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实现全市发展环境的根本性转变,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大动力。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加快中介机构市场化改革,继续取消和下放市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事项,防止权力复归和边减边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调整优化政府组织机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进一步加大与央企合作力度,支持央企兼并重组、合作合资向地方延伸,共同盘活存量。稳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非公经济健康发展,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力争提高到60%。
营造优良宽松营商环境。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严格落实国家制定的负面清单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领域。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价格体制机制改革。
创新实施“两大平原”改革。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耕地、草原、林地、水面等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
● 发展前瞻 ●
工商登记制度更加便利化
落实“一照一码”、“先照后证”、“注册资本认缴制”、“一址多照、一照多址”、“住改商”等多项改革。放宽工商注册条件,释放投资创业活力。
6 城市发展
以人为本加快建设现代化大都市
新目标
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加快建设智慧城市、人文城市、海绵城市、绿色城市,提高城市整体发展、系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发展。
启动新一轮地铁项目建设。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两轴四环十射”路网格局。加快公交都市建设,全力推进地铁1号线三期工程、2号线一期工程、3号线一期和二期工程建设;完成我市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启动2号线二期、4号线一期和二期、5号线一期等项目建设。
建设海绵城市解决城市重点区域严重内涝问题。统筹安排综合管廊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逐步解决“马路拉链”问题。实现哈尔滨地区分层分区供电。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改造老旧排水管线40公里,切实解决城市重点区域严重内涝问题。
挖掘“基因”建设文化历史名城。巩固提升和深入挖掘城市欧陆文化、冰雪文化等历史文化“基因”,加强革命遗址、原领事馆建筑、工业遗产建筑和文化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推进名街建设,重点改造靖宇大街,扩大名街效应和辐射力。
建设智慧哈尔滨。实施智慧哈尔滨工程,构建智慧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开展环境资源监测蓝天工程。争取设立哈尔滨国际通信关口局。全面推进三网融合。
见缝插绿推进建设绿地广场。构建覆盖9区、9县(市)数字城管网络。主城区数字城管解决率达97%以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优化人居环境。实施增绿工程,推进绿地广场建设。城区机械化清扫和清冰雪率均提高到80%以上。
● 发展前瞻 ●
停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加快公交都市建设。改善城市中心区停车难现状,重点推进道里商圈、南岗商圈、道外商圈、既有住宅小区等区域静态交通设施建设。到2020年,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0万个。
7 城乡统筹
“产业强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目标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实施“产业强县”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建设三大区域次中心城市。加快五常市、尚志市、方正—通河区域次中心城市建设。
推进“巴木通方依”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使“巴木通方依”五县在畜产品加工、粮食加工、山特产品加工、能源加工、生态旅游等产业领域实现协同发展,提升区域竞争优势。
打造特色城关镇和小城镇。建立城乡统一居民户口登记制度,推动农民工融入城镇。着力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商贸大镇”、“交通枢纽重镇”、“旅游名镇”、“文化古镇”等小城镇群体。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坚持“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并重原则,加快推进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八大工程”。
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城乡配套设施对接、互联、融合,强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设施保障。
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深入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到2020年,累计解决约70万存量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初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
● 发展前瞻 ●
“一元化”户籍配套制度全面推行
到2020年,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全面推行“一元化”户籍配套制度,城镇化质量和效率大幅提高,重点领域的改革与探索走在全国前列。
8 生态环保
建设天蓝水清生态宜居新家园
新目标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力度,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哈尔滨建设成为天蓝水清的生态宜居城市。
树立红线意识优化城市生态空间。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保护和扩大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科学划定并严守全市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和资源利用红线。
试点建设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实施生态保护和整治工程,提升生态体系品质。实施保障全市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项目建设,推进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在主城区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投资项目,从源头上控制能耗排放。加快推动主城区电动、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到2020年,城市主城区全部淘汰20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
构建循环产业体系。建设完善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
● 发展前瞻 ●
城区水质更清澈
到2020年,全面完成松花江、“三沟一河”水生态系统恢复和环境治理任务,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五化”工程
实施秸秆的能源化、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到2020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
9 民生幸福
十把“民生伞”撑起市民美好生活
新目标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制定基本公共服务清单,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构建创业创新平台。坚持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加快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积极组建和引导建立创业服务机构。
开展收入增收行动。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增收行动,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5%。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最低收入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
社保面更大更普惠。推动全民参保计划,扩大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失业人员保险金标准。
城乡娃同享优质教育。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新扩建和改造中小学校105所,让每个学生享有更好更优质教育。
构建10分钟健身圈。重点建设市奥体中心等一批体育场馆、体育公园、市民健身中心、市民健身广场等休闲娱乐设施,建成城区10分钟健身圈。
打造“健康哈尔滨”。实行分级诊疗。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破除逐利机制。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价。
加大服务实现“老有所养”。开展国家首批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动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模式发展。到2020年,养老床位达到每千名老人40张。
棚户区改造确保住有所居。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稳步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精准扶贫甩掉贫困帽子。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通过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助学扶贫、社保兜底、社会资助等,确保在全省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持续打造全国最具安全感省会城市。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防范重大事故产生。
● 发展前瞻 ●
“人脱贫”“县摘帽”
到2020年,延寿、木兰、巴彦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63个贫困村,20.1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与全市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来源:哈尔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