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高铁改变的春运

08.06.2015  01:02

2月24日,农历正月初六,全国铁路发送旅客946.8万人,比去年春运最高峰日多发送111.1万人,为历年春运最高。

然而,从春运以来各大车站的情况看,被挤爆的报道却比往年少了很多。旅客进站、候车、上车井然有序,超载车在各大干线几乎不见——改变,与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被高铁改变的运力

目前,为期40天的2015年春运尚未结束,但就春节7天假期来看,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4502万人,同比增加17.1%,创历史新高,其中全路动车组列车共发送旅客1844万人,占全路旅客总发送量的41.7%。

春节7天,得益于兰新高铁的开通运营,青藏铁路公司旅客发送量在全路增幅最大,达76.1%;广州铁路 (集团)公司发送旅客665.1万人,高铁发送旅客397.5万人,占总客流量的59.8%。 “高铁成网后,有了一定的运力做保障,使得我们有能力、有信心面对巨大的春运客流压力。”广铁集团客运处处长陈建平感慨, “已进入高铁春运时代。

2014年年底,全国铁路实施了新的列车运行图,动车组列车开行范围进一步扩大。调整后,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总数达到2673.5对,其中动车组开行数量达到1556.5对,占全国铁路客车开行数逾58%。2015年春运,随着大量动车的加开,高铁占比势必将再创纪录。据估计,今年春运高铁旅客增量预计占全路增量的70%,成为带动今年春运客流大幅增长的主力。

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大量开行的高铁动车组,使得铁路部门在逐年攀升的春运客流面前越来越从容、越来越淡定。“高铁改变了春运的格局,凡是开行高铁的城市之间,春运压力大大缓解,旅客出行计划更加从容,旅途时间进一步缩短,乘坐体验更加舒适。”同济大学轨道交通学院教授孙章说。

      被高铁改变的回家

2月11日,载满农民工兄弟的两列动车组从泉州站驶出,分别开往江西南昌和重庆市。这是由泉州站与泉州市总工会联手,开展 “包趟列车送务工人员回家过年”活动的第十一个年头。

泉州地区每年有200多万务工人员流入,是福建省吸纳务工人员最多的地区。为帮助这些务工人员返乡,去年春运首次尝试了动车 “接力”,首次开行泉州直达南昌、重庆、成都等务工人员较集中方向的“务工专列”,并开辟务工人员专用通道、候车区域,让务工人员的返乡路更加畅通。来自江西南昌的陈小毛已在泉州务工6年,他兴奋地说: “以前每年回家都要从泉州坐汽车到厦门转乘火车,奔波三十多个小时才能到达重庆,昼夜赶路的艰辛,你们都懂的。今年有了直达重庆的动车,早上坐车,晚上就可以到家了。

改变不止这些——快速、干净、整洁的高铁,让旅客更舒适,让回家更轻松。“重庆现在新开通了高铁车站,宽敞明亮,列车上的乘务员双手递上热水,车厢卫生间宽大且干净,还能不时站到车厢连接处伸展四肢。”陈先生说。

被高铁改变的生活

2月24日8时13分,D6754次动车组列车驶出包头东站。列车奔向呼和浩特,车厢里的一对年轻夫妻却商量着晚上在包头的同学聚会。原来,蒙古族妻子斯琴是呼和浩特人,丈夫吉春山则是包头人,两人一早赶往呼和浩特参加家庭聚会,下午则要返回包头参加同学聚会。一日双城,自1月8日内蒙古首开动车以来,这已经不是新鲜事。

高铁方便了拜年聚会,更方便了春节旅游。2014年年底,贵广、南广高铁相继开通,广西桂林、三江、梧州等地游客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悉,春节长假期间,桂林站发送旅客量同比增长89%,较平时增长80%,其中旅游客流占80%。每天从桂林返回广州、上海及贵阳方向的旅客超过2万人。

据了解,春节长假期间,广西全区接待游客量达941.5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8.84%;旅游总收入达39.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43%。而在合肥,随着近年合宁、合武、合蚌等高铁开通运营,世界500强等知名企业纷纷落地合肥,使之成为了一个春运期间的新铁路交通枢纽。

    “春运铁路格局的改变,反映的不仅仅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重大变化,更是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石培华说,高铁覆盖面迅速扩大,呈现大众化、经常化、生活化的特点,中国已经进入高铁社会的雏形。 编辑:李松  
哈铁工建已完成牡站下穿主体工程80%
      本网讯(通讯员 孟凡斌)备受牡丹江市民哈尔滨铁路局
伊敏至伊尔施铁路首开跨局旅客列车
  本网呼伦贝尔8月24日电 (记者胡艳波 通讯员哈尔滨铁路局
局党委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回头看”
       本网讯(记者 巩晓冉)为迅速贯彻落实哈尔滨铁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