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建设美丽乡村留住美好乡愁

16.02.2016  11:10

  毕诗春

  既要“求同”,也要“存异”,保持地域特色、保留民俗风貌,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情画意成为现实,需要科学规划需要智慧和眼光

  “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社稷。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祖宗。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恩情。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根本。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春天。”这是央视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的字幕。乡愁是对生命源头的眺望,是对文化母体的挂念。春节期间,当城市漂泊的人们怀揣着满腔的激情与兴奋踏上归乡的旅程的时候,一个上海女孩回江西农村男友家过年,因为难以忍受农村的贫穷落后,连夜赶回上海的悲剧,让人黯然神伤。打量浪漫的乡愁,发现它折射出诸多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城乡差距,是横亘在乡愁上的一道伤疤。平心而论,现在居住在中国城市的人们,上溯三四辈,大都是农人,乡村是人们无法割舍的一枚胎记。近年来,随着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乡村的面貌日新月异。农村免除了农业税,推行了合作医疗,教育、养老服务也逐渐完善起来,然而,城乡生活水平的差距一时间仍无法消弭,城市对农村的成见之沟壑仍难以填平。

  协调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未来消除城乡差别的指南针。面对城市越来越大、乡村越来越空的现状,如何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需要积极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切入点在哪?发展才是硬道理,收入差距也只有发展才能解决。精准脱贫的决战已经打响,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如何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并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必须完成和破解的现实难题。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发育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等等,只要这些“大招”力求实效,在城市能品味到乡村的生活品质,在乡村能享受到城市的现代文明,前景可期。

  然而,在城市能品味到乡村的生活品质,并不意味着按建设城市的办法来改造农村、用城市的生活模式去占领农村。大拆大建、大破大立,抛弃历史,终将被历史抛弃。城乡协调发展,留住记忆中的故乡,既要“求同”,也要“存异”,保持地域特色、保留民俗风貌,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情画意成为现实,需要科学规划需要智慧和眼光。

  《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所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表达对故乡、对祖国一份恋恋不舍的情怀。记住乡愁,是对所有国人敲响的一记警钟。当下,新型城镇化的脚步轰隆作响,这是历史的必然。随着城市版图不断扩张,一些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被人们遗忘,留住乡愁,留住乡村的亲情与风俗,正是留住现代人的文化胎记。(据黑龙江日报)

编辑:姜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