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腾讯等巨头的云产品相继降价,云厂商也将迎来黄昏一战

16.12.2016  02:02

       进入2016下半年,云计算市场因为价格的竞争变得越发激烈——10月,阿里云在云栖大会上,宣布核心云产品最高降幅50%;11月初,腾讯云官网宣布,四大核心产品最低3折起;11月中旬,青云QingCloud的主机、PaaS服务资费全面下调23.5%。
  从市场反馈看,价格因素重要但并非唯一,“核心技术能力”、“生态”亦是云厂商强有力的竞争壁垒。如果综合“价格“、”技术”、”生态”这三个因素,我们也许可以大胆预测,未来国内云计算市场将被互联网系厂商占据,传统IT系云厂商、电信运营系云厂商、创业系云厂商的市场被严重挤压。
  价格战,绕不开的资本游戏
  用纳什均衡理论“非合作博弈论”来讲,虽然市场中任何参与人单独改变策略都不会得到好处,但企业开启价格战对整个行业的威慑在于,带给对手强烈的恐慌,一起陷入赔本赚吆喝的赛程,最终将其拖死。
  滴滴发起价格战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已经显示——合并快的,逼退Uber,收割了93%的市场。
  通过上述理论和案例,可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在阿里宣布降价、腾讯云、百度云、青云QingCloudd跟进后,云计算市场未来价格战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可能性。
  价格战往往伴随着巨额的投入和亏损(滴滴2015年亏损至少100亿美元,并不是每个公司都能承受这种损耗)。我们可通过以下表格来看,上述4种类型云厂商的典型代表对云计算的投入。
阿里、腾讯等巨头的云产品相继降价,云厂商也将迎来黄昏一战
  对比发现,创业系云厂商目前还在保活阶段,而互联网系、传统IT系、电信运营系厂商因集团财富积累及对云计算的战略投入,则有更多的可拖延时间。如果市场陷入持续价格战,在没有大量的投资下,留给创业系背水一战的时间并不多。
  技术不可避免的成为核心竞争砝码
  有这样一个行业共识——云计算不只是硬件虚拟化后售卖及运维,未来发展路径更多的是诸如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创新增值服务能力。
  百度云负责人曾表示——只有海量用户积累的平台才具有真正的大数据能力。按照这一说法,4个派系厂商中,BAT云、网易云等互联网系云厂商基于集团旗下多条产品线及社交关系链,大数据积累与分析能力具有先天优势。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通过阿里、腾讯、百度、网易最新公布的财报来看,它们各自核心战略产品的用户量。
  · 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17财年第二季度(2016年7月1日至9月30日)财报,其中国零售平台移动月度活跃用户增至4.5亿。
  · 腾讯2016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QQ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77亿;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46亿。
  · 百度2016年第三季度的数据中,百度移动搜索业务的月度活跃用户人数为6.60亿人,比去年同期增长3%。
  · 网易最新财报数据——截至2016年9月30日,网易邮箱总有效用户数达到8.9亿,同比增长增长率为8.54%,此外网易电商平台——考拉、严选的用户量也快速增长中。
  在国内,我们很难再找出以上同等级别的平台数据量,且数据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显示产品的成功,更是背后技术能力的体现。换句话说,能承载如此庞大的用户量平台,其技术层面的稳定、兼容、安全、大数据等方面的能力均是有迹可循的。
  而在物联网、人工智能方面,《华尔街日报》近日撰文称——人工智能概念被炒得火热,但是现阶段的人工智能大多是“预先培训过的”系统,只相当于生物智能进化阶段的水母,远远谈不上可类比人脑智慧的水平,人工智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意味着云厂商需要投入大量的顶尖科技人才资源,建立起一个类似Google X的独立于业务之外的部门,承担起研发或是创造前沿科技责任。而在这方面,国内4个类型的厂商均有自己的研究团队——腾讯科恩实验室、孵化网易云的网易杭州研究院、华为2012实验室、电信云计算重点实验室、创业团队研发组等。
  总结来看,虽说云计算核心竞争在于技术,但目前云技术的演进并没有到达成熟地步,除了大数据能力互联网系厂商占优势外,云计算更多的能力处于摸索阶段。所以就技术一因素来讲,各派系厂商都还在研发竞赛阶段,技术还并没有成为拉大云厂商之前巨大差距的鸿沟。不过从公司财力、品牌潜力、以及吸引顶尖技术人才的能力排名,互联网系>传统IT系>创业系>电信运营系。
  做局生态,平台能力的演变与进化
  在商业的世界里,“生态”等于更多的技术更多的商业故事更多的钱景。云计算厂商积极对内整合自有资源,又通过战略合作的形式整合外部资源(金蝶、用友等IT服务或集成商),极力打造出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似乎也在印证着这一行业认识。
  外部资源更多考验的是厂商商务合作能力,并不构成生态圈的核心优势,就生态能力而言,能将核心云产品与自身生态能力联合运营的厂商更具有市场说服力。
阿里、腾讯等巨头的云产品相继降价,云厂商也将迎来黄昏一战
  从服务上来看,阿里云电商、金融、O2O等行业解决方案是亮点,腾讯云游戏、金融、音视频、大数据等行业服务能力突出;百度云将人工智能平台(天智)、智能多媒体(天像)、智能大数据(天算)、智能物联网(天工),这四个平台视为发力重点,同时在数字营销云、泛娱乐等行业上也有深厚的积累。
  网易云则更偏向具体场景下的服务——IM云服务网易云信、云客服网易七鱼、云计算平台网易蜂巢、反垃圾服务网易易盾等;华为云、电信最主要的服务还是在硬件上、存储及网络方面;青云QingCloud、UCloud目前主要发力于服务器的基础服务。
  不过很明显的是,互联网系云产品在内部生态能力的运用上,更胜一筹。比如,
  “优图人脸识别”是腾讯云将内部研究成果融入到云平台中的一项落地能力,“天御“利用了腾讯的社交数据积累,能够帮用户分析买家是否真实用户,是否存在刷单;如今的网易云信IM服务也是从10多年前网易邮箱、泡泡,包括后来的易信等这些产品中成熟起来。
  如果说“价格”、“技术”是一个平台竞争的基石,那么“生态”的意义绝不至于锦上添花那么简单。开放生态获利的典型就是当年被戏称为“狗日的”腾讯,经过“3Q大战”痛定思痛,主打“开放、连接”,在通过腾讯云、腾讯开放平台等开放其生态能力后,腾讯品牌形象和市值(全球10大市值公司)得到双丰收。生态的价值,就是如此令人敬畏。
  结语
  1.得益于互联网上半场商业模式、技术人才、生态建设上的积累,互联网系云厂商优势明显。
  2.国内互联网系厂商正处于“一超多强”状态,阿里云占据了国内云计算市场大部分份额,剩下的市场就看腾讯云、百度云、网易云等厂商怎么玩儿了。
  3.云市场对新一代技术要求迫切,像以UCloud为代表的创业系,将小而精的技术作为市场突破点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