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十个关键词勾勒2014 记取时代的又一圈年轮

30.12.2014  19:40

动画展示:2014年人民日报重点评论十大关键词勾勒中国

    回望2014,历史将记住什么?有深化改革奔涌的大潮,有正风反腐强劲的脉动,有互联互通高远的视野,有依法治国铿锵的足音……一年来,人民日报评论与您一起见证了这个伟大的年份。

  在党心民意的共鸣中,2014年,这些报纸上的“楷体字”,刻录下历史新的一圈年轮。我们与人民网观点频道携手合作,归纳出10个年度关键词,并配以本报评论员的点评,以呈经济政治发展之趋向,窥文化社会变迁之端倪。

  时序更替之际,让我们透过这些沉甸甸的词汇,共同记取2014,展望2015。

  ——编  者 

        

  1.【深化改革】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改革成为本届中央领导集体最醒目的执政标签。短短一年,加快简政放权、推动公车改革、启动户籍改革……形形色色的藩篱被大胆拆除,盘根错节的矛盾被逐步化解,让人们真切感受到了什么叫“全面”,什么是“深化”。回顾一年收获,不仅在于沉甸甸的改革成果,更在于重新燃起的改革信心。展望来年,改革路径清晰、指向明确,那就是知难不难、攻坚克难,“让每一个人都从中看到未来”。

  2.【抓作风】

  如果用一个字形容2014年的风气之变,非“新”莫属。从遏制舌尖上的腐败,到堵住会所里的歪风;从剔除月饼中的“礼尚往来”,到清扫挂历里的铺张浪费,改作风细大不捐、久久为功。正是一件一件地抓、一锤一锤地敲,才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让政治生态为之一新、党心民意为之一振。“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意义”,一个更加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将会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国家缔造更好未来。

  3.【法治】

  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在新中国的法治建设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从刘汉刘维涉黑案公开审理,到呼格吉勒图沉冤昭雪,在一件件个案中,公众更多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其实,法治不仅是国家治理的手段,更是社会运行的钢轨。当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成为一个国家的坚守,当法治观念、法治价值成为一个民族的信仰,“法治”二字在确立自身威信的同时,也将佑护更多人自由畅快地呼吸。

  4.【反腐】

  今年的反腐败工作赢得最多掌声。周永康、徐才厚等“大老虎”被查,马超群等“巨腐苍蝇”被拍,向人们宣示:反腐利剑所指,没有禁区;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海外追贪织密天网,巡视制度全面覆盖,清理裸官走向深入,权力清单悉数晾晒……制度堤坝的加固,激发改革、法治与反腐的同频共振,在“不敢腐”的基础上,推动“不能腐、不想腐”成为新常态。2015,反腐败的鼓点,必将持续强劲。

  5.【新常态】

  审慎对待高强度大规模投资,稳步告别模仿型排浪式消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阐述新常态九大内涵。区间调控、定向降准,改革成为强心剂;一带一路、高铁外交,创新蕴含新机遇;开闸降息、股指飘红,红利全民来共享。回首2014,更安全可持续的增长速度,更提质增效的结构优化,更倾注民生的分配格局,手握新常态这把理解今日中国的钥匙,需要我们共同矫正思维的惯性,创新思路,奔向明天。

  6.【反占中】

  发生在香港的“反占中”行动,无比清晰地反映了爱国主义的力量和一国两制的深入人心。民主法治是香港社会的核心价值和城市标签,爱国爱港是香港各界的普遍共识和基本遵循。而持续两个多月的“占中”,以“民主”之名行破坏民主法治之实,损害了香港发展根基和国际形象,必然引发民众的自觉抵制。事件让人警醒:只有在爱国爱港旗帜下,在宪法和基本法框架下,才能促进香港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主进步与社会和谐。

  7.【核心价值观】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改革攻坚期,价值底线如何坚守?社会转型期,价值标准如何确立?2014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回应了社会对价值的热切呼唤,点亮了人们心中的信仰之灯。三个层面,十二个词,深深浸润于日常生活、内化于国人心灵。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校准发展的航向,勾绘共同的理想,扣好人生的扣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释放出持久而深沉的力量。

  8.【互联互通】

  “APEC蓝”“APEC时间”“APEC记忆”……当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再度牵手中国,雁栖湖畔的主场秀惊艳了世界,更让各成员经济体燃起互联互通的亚太梦想。从规划落实“互联互通”战略构想,到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路线图,北京APEC既登高望远又沉稳务实,标注追求人类共同价值的心灵之路。更重要的是,中国以北京APEC告诉世界,敞开心扉、拥抱开放,拒绝零和思维、追求平等包容,才能点亮人类文明的星空。

  9.【历史记忆】

  “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今年,我们以国家名义确立三个新的法定纪念日,重温中国人共同的历史记忆。回忆抗战峥嵘岁月,汲取“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的民族力量;在祭奠英雄的日子,告慰为国家人民甘洒热血的先烈;南京汽笛长鸣,为死难同胞落泪,抚慰伤痛、宣示和平。了解从哪里来,才知道要到哪里去。浴火重生的历史记忆,支撑中华民族昨天走向胜利,更将在今天和明天引导我们奔向复兴。

  10.【打击暴恐】

  从昆明到乌鲁木齐再到喀什,暴恐分子犯下累累罪行。但邪恶凶残挡不住正义良知,吓不倒团结一致的人民群众。在11名维吾尔族青年联名信中,我们听到亿万人民同仇敌忾的心声;在3万群众围捕暴徒的行动中,我们看到像石榴籽那样紧抱在一起的民族力量。“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暴恐犯罪没有种下懦弱、恐惧与无助,反而唤醒坚定、力量和勇气。人心思稳、法治护航、发展筑基,这正是我们最坚强的底气。

  《 人民日报 》( 2014年12月30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