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体验:见证3D打印之神奇

13.07.2015  11:49

  黑龙江日报讯(记者董新英)最近,美国旧金山的一家公司推出的世界上首款3D打印超级跑车“刀锋”面世。整车质量很轻,仅为1400磅(约合0.64吨),从静止加速到每小时96公里仅用时两秒,轻松跻身顶尖超跑行列。也许驾驶3D跑车看起来遥不可及,但走进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汉水路的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记者见证了3D打印的神奇,琳琅满目的3D打印产品触手可及。

  一个可吹响的勺子、一个时尚的玩具、一个可爱的卡通形象、一个逼真的真人形象、一个外观精美的花瓶、一台色彩酷炫的自行车……这些从几厘米到几米大小不等的3D产品,通过3D打印机栩栩如生,在研究所的3D产品展示架上一一呈现。记者注意到,在展示架上的一个真人形象就是向记者介绍3D打印流程的研究所工作人员李昕迪。她的3D形象是一身运动装扮,手拿篮球,运动形态尽显,模型与真人比例为1:9。通过电脑和投影设备,她向记者演示了她的3D真人形象的制作过程。她说,首先要对身体进行2分钟左右的人体扫描,在电脑上三维重建电子模型,将指令下达给3D打印机后,经过一个晚上的时间,就可以打印出真人形象。李昕迪说,打印出来的人物形象出来的时候就是彩色的,为了让人的形象看起来更美观,后期又将模型进行了填色、描眉等修饰,就像女孩子自己在家化妆一样。

  只看演示远不能满足记者的好奇心。在研究所所长吴冈的引导下,记者走进了3D打印机工作现场。在研究所三楼一间研究室内,吴冈向记者介绍一台价值90多万元的3D打印机的工作原理。他拿起一个人体器官模型告诉记者,这个模型就是用这台打印机打印的,打印时间大约是2个半小时。走进研究所一楼的3D打印工作室,一台大型的3D打印机正在打印一只工艺花瓶,记者看到,打印机完全是自主工作,无需人工操作,打印机的喷头流出粉末,粉末一层一层堆积。吴冈解释说,3D打印在工业上属于增材制造,这些粉末一点一点堆积成电脑中设计的模型。传统的制造业是把材料打造成所需,用的是减法,而3D打印技术通过软件设计将所用的打印材料通过3D打印机直接一次打印成型,用的是加法。吴冈告诉记者,正在工作的这台打印机是国内最大的3D打印机,价值300多万元,能够打印出2米×2米×2米的产品,在他们研究所,根据不同的材料研发的打印机有几十台。他还介绍说,用于3D打印的材料可以是类石膏粉末、可以是光敏树脂材料、也可以是以玉米淀粉为材料的聚乳酸。在这个工作室的墙上记者看到了一个大型的装饰架,摆放着一些物品,还有一台黄绿相间的自行车,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已经很有实用价值的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都是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