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评论:解决重点难点补齐发展短板

08.12.2015  07:58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政治宣言,是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千头万绪,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轻重主次,将贻误宝贵时机。我省十三五规划建议,把“实现翻两番”“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质量”“增强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作为重点解决和补齐的短板。靶向精准,任务明确。未来5年,我们必须抓住重点不放松,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全面”讲的是平衡、协调、可持续。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经济指标上完成了任务,但发展依然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短板更加突出,就不算真正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龙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解决的难点和短板,既契合了全面小康的要旨,也抓住了龙江平衡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两个翻番”,是对龙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牵动性的硬约束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全力以赴去完成。全面小康,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不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就无法实现“两个翻番”。但全面小康,不能仅仅盯着发展速度,不能再走粗放式发展的老路,而应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更加注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努力做到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发展还要没水分、可持续。

  如果是掺了水的数据,即使翻番了,老百姓对全面小康也不会认同;如果是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翻番,全面小康就会大打折扣。龙江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从破解困扰我省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资源性矛盾入手,摆脱对国有经济、传统产业和能源的依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延伸一产产业链和价值链、壮大三产,提升非资源型城市和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目标和要求,虽然不要求各地整齐划一,有些可以高一点,有些可以低一点,但我们不能以此放松要求,必须自我加码、加压,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龙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是必须打赢的一场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小康社会。从我省实际看,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可以解决大部分贫困人口脱贫。难点主要在贫困县“摘帽”,我省的28个国贫县和省贫县都是农业县,基础薄弱,难度较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再难再硬也要啃下来。全国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已经吹响,龙江也已经开始行动,只要一个冲锋一个冲锋地打,一块阵地一块阵地的拿,掌握好节奏,就能积小胜为大胜。扶贫攻坚必须拿出超常规的力度,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发力上下功夫,不让一个地方掉队、不让一个人掉队,让贫困人口和龙江人民一起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质量,是全面小康社会惠及更多人口的内在要求。从数据看,我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9%,已超过我国全面小康社会45%左右的目标。但应看到,指标高主要是由于国有农垦、森工、矿区的人口都是按非农人口统计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口并不在城镇居住。总的说来,我省城镇化“含金量”并不高,特别是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高。提高城镇化“含金量”,要以人为核心,不但住有所居,还要病有所医、业有所就、学有所教。不能关上门窗明几净温馨舒适,推开门污水横流垃圾满地,更不能一到黑天就伸手不见五指,一出门就靠步量。提高城镇化“含金量”,要舍得投入,不能搞两本账,城里投入多,农村投入少,要算清楚这笔账,提高城镇化“含金量”,既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反过来,也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县域经济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载体和重要支撑,县域经济总量上不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就不牢固。从我省县域经济实际看,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400个样本县中,我省只占4席,而且都排在后100名,总体实力不强,存在明显短板。发展县域经济,必须以产业为依托,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没有税收,就失去了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发展产业,也不能一个模式大帮哄,要结合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特点,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适合什么就发展什么。织密织牢县域经济之网,全面小康社会才更加稳固。

  目标已经明确,唯有苦干实干。实际上,难点也是机会,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四两拨千金”的作用。短板也是潜力,变后发优势为增长动力大有可为。只要直面困难,勇于突破,精准施策,龙江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跨越道道关隘,昂首走入全面小康社会。

(责任编辑: 所双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