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让“好老师”成为校训育人的践行者
哈工大报讯(评论员/文)什么样的老师才能算得上“好老师”?对此,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就在今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给出了他心目中“好老师”的标准。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媒体将其概括为“四有”老师,这一标准随之成为衡量一名教师是否可以够得上“好老师”的标准,同时也应成为全国每一名教师自觉的精神追求。
在哈工大校园,从老一代“八百壮士”到新一代“八百壮士”,有一批符合这一标准的“好老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土木学院张金生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好老师”群体中的优秀代表。在他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总书记所说的“四有”标准。从第一次走上三尺讲台起,32个春秋,他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上,在“传道、授业、解惑”的道路上从未有过一丝的改变和动摇;正是因为有了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他才能讲起课来游刃有余,让学生既听得明白又学起来有劲头;他像父亲一样,将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爱,让他们变得自信、阳光,能够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成长。
评判一名教师是否够得上“好老师”,还有一个最终的标准,那就是能否得到学生认可。学生的认可从哪里来?从每次下课后响起的掌声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想得到学生发自真心的掌声并不容易,而张金生老师做到了。学生之所以认可自己,用张金生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自己讲的课学生听懂了”。不可否认,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别的,想要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显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张金生老师用他的责任和智慧做到了。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学生打心眼里认可和尊敬张金生老师。
“好老师”不是天生的,除了自身的勤勉外,还离不开老一代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这就涉及到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精神传承问题,并集中体现在一所学校的校训上面。好的校风、教风、学风,自然会培育出好的老师、好的学生。“好老师”通过对校训精神的以身示范,会对自己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将使他们受益终生。如此一来,“好老师”自然就成为了校训育人的有力践行者。“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体现了我校在90余年办学历程中积淀起来的优良传统,正如周玉校长的诠释:“规格严格就是高标准、严要求,功夫到家是追求卓越、做到最好。”这无疑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上世纪50年代起,这一校训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哈工大人。而正是因为有了一批像张金生老师一样对教学精益求精、对学生一视同仁的“好老师”,哈工大才为国家各条战线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人才,才有了哈工大今天所拥有的社会声望和影响力。
当前,全社会正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高校而言,校训育人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切入点。而作为联系二者的桥梁和纽带,“好老师”无疑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哈工大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在坚持好的传统和做法的基础上,一方面要进一步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风气,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来,并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对那些表现突出、深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予以表彰和奖励;另一方面,广大教师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诠释校训的精神内涵,利用好课堂这一阵地,通过自己的学识、经验和阅历影响和带动学生,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张妍 来源: 哈工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