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评论:非公经济和县域经济是重要引擎
经济能不能稳中求进,不仅要在薄弱环节上补短板,也要在成长性好的领域求突破。非公经济和县域经济,是我省最具潜力、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我们要聚焦发力、增强新动能,使非公经济和县域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稳定经济增长,必须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中的重要作用。培育更多的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更好地引导、扶持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充分激发非公有制企业创新创造活力,持续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帮助企业认识新常态、顺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在非公经济发展上,要不断拓宽发展领域,继续清理各种形式不合理规定,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消除各种隐性壁垒,主动对接国家600亿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落实用地、财税、金融等扶持政策。实施非公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鼓励非公企业围绕承接产业配套、生产要素合作等形式参与国企改革,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创新融资模式,拓宽初创企业和小微企业低成本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充分释放非公经济活力。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底部支撑。发展县域经济,是拓展我省经济发展空间、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要着眼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一体化推进,坚持产业立县、产业兴县、产业强县,集中精力发展立县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在县域经济发展上,必须把抓产业、建园区、上项目、增税源作为重中之重,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抓好抓实特色产业,适合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我省农林牧渔和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各县,各自的资源禀赋各有不同,这就决定了县域经济不可能是小而全,必须依托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历史文化等要素,坚持产业强县、特色兴县,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找准定位。要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加快特色化和专业化产业园区建设,把产业规模做大,使每个县(市)至少有1~2个立县支柱产业,增强县域经济整体实力。要依托“十二五”时期在一些县(市)已经建成并具备区域功能特征和产业优势特点的园区,继续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壮大产业规模,带动所辐射区域经济发展。要大力推进农垦、森工与地方合作,培育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推进产业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在发展非公经济和县域经济上发力,必须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要通过发展环境的优化,为非公经济的发展“铺路架桥”,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引凤筑巢”。要抓好省委、省政府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意见的贯彻落实,推进简政放权,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坚持放管结合,不能搂着权力不放,该放的权力放到位,该管的事项管住管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生态环境。发展环境的优与劣,表面上看是作风问题,实质上是官风问题。要紧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紧盯机关权力部门,紧盯基层窗口单位,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重拳出击,加大执纪问责力度,使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让企业满意安心。
(责任编辑: 所双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