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玉米替代的那些事!

25.08.2015  11:08

  据有关部门统计,国内每年小麦作为饲料用量超过1000万吨,占据小麦总产的10%左右。而在选择小麦替代玉米与否时,价差是决定市场替代的关键因素。关于小麦替代玉米的价差,饲料企业通常的判定标准是小麦价格比玉米价格每吨低50元~100元时(粗略算法),小麦比价有优势,饲料厂会选择部分替代使用。

  2014年受东北产区巨量临储收购影响,使得国内玉米市场在收储结束后出现粮源偏紧的局面。在6月~8月中下旬市场流通粮源大幅缩减,市场供应异常紧张,玉米价格快速上涨,致使小麦玉米价差拉大,饲用小麦替代逐渐增加。其中8月份山东地区玉米价格上涨至每吨2800元高位,而当时的小麦价约在每吨2600元左右,每吨玉米已经超过了小麦价格200元,小麦货源充足加上价格便宜,饲料企业选择小麦替代玉米成了必然。进入9月份,国内新产玉米逐渐上量,市场供应紧张局面得以缓解,小麦替代玉米的比例下降。2014年小麦饲用消耗量大概在1500万吨左右,高出常规使用年份300万吨~500万吨左右。

  进口高粱等替代品崛起今年的玉米市场自3月份经历了一波上涨行情,截至6月份整体处于震荡调整格局。在玉米市场相对淡静时,今年的进口替代品市场则表现异常活跃。

  近几年我国饲用高粱、饲用大麦用量显著增加。

  2012/2013年度国内饲用高粱用量约在50万吨左右,2013/2014年度急速增加至430万吨;2012/2013年度大麦的饲用消费约16万吨,2013/2014年度达到了80万吨。2013/2014年度高粱、大麦合计在饲料原料消费中增加了444万吨,增幅高达672.7%。在小麦玉米价格全年价差优势不明显,国内玉米价格逐年上涨的情况下,高粱、大麦作为玉米饲料的替代,开始在玉米替代品市场占有一定比例。

  在2009年之前,我国高粱进口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自2012年之后开始出现大幅增长,直至成为全球遥遥领先的最大高粱进口国。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高粱进口约107万吨,当年主要受国内高粱减产、价格偏高影响;2014年进口量增至577.6万吨,暴增435.8%,进口量占据全球贸易总量的66.67%以上。自此,我国成为全球高粱进口第一大国。截至今年4月,国内高粱进口总计约326.45万吨,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

  高粱进口持续急增,与玉米替代脱不了关系。

   高粱替代可行性价格优势  

  2010年以来国内高粱价格始终低于玉米(2013年高粱减产价格走高),一般情况下高粱价格比玉米价格每吨低100元具有替代优势。在玉米价格坚挺背景下,高粱成为重要的玉米替代品。目前南方销区玉米二等粮价格约在每吨2500元左右,而进口高粱价格约在每吨2200元,近300元的价格优势,对于饲料企业来说,进口高粱替代的成本优势不可抵挡。某大型农牧企业的原料采购说:“没有去年的高价玉米,今年大家也不会那么多的去关注替代,没有替代今年的玉米还得涨。”据了解,现在高粱组合配方替代,成本计算下来一吨全价料能相差到400元。

   营养与技术具备  

  对于高粱能否替代玉米,从营养角度考虑主要有两个顾虑,一是能量方面不足,另一个是抗营养因子单宁对动物的影响。但随着国内外研究的不断深入、饲料技术不断成熟,专家学者们纷纷表示高粱替代玉米是切实可行的。

  美国的相关动物营养学专家基姆·麦克库斯特恩在今年3月份“美国玉米、高粱和DDGS供求及市场研讨会”上也作出了回答。他认为高粱中含有的可消化氨基酸组合、磷和脂肪酸组合,能提高猪肉的营养价值。高粱中粗蛋白和可利用磷都比玉米高很多,有利于提高猪胴体脂肪的坚硬度。虽赖氨酸比玉米低,但可通过适当添加合成氨基酸来补充。而关于高粱中的单宁问题,因其会致蛋白质不易消化吸收、抑制动物生长,因此高粱在饲料中的用量比例取决于单宁酸的含量,研究表明畜禽日粮单宁酸含量0.2%以下不会影响饲喂效果。研究还表明,在使用高粱型日粮时添加酶制剂可降低单宁对动物的影响,从而实现更好的替代。

  目前国内高粱替代主要集中在南方大型饲料企业,中小企业由于技术不是太成熟,用的不多。因各公司技术不一样,配方中的替代比例也不一样。根据配方不同,一般来说替代比例在20%~40%之间不等,一些企业表示在禽料中替代比例可做到30%左右,鸭料至40%左右,猪料中相对替代比例较小。在今年的替代热潮下,有市场人士表示调整配方后,进口高粱可以做到百分之百替代玉米,这也让进口高粱替代更加火热。

   无进口配额限制  

  高粱进口量激增,除却价差优势明显之外,进口高粱不受配额限制也是一方面。国内玉米进口配额有限制,最终能获得进口配额的民营企业并不多,因此不受配额限制、价格优势明显的“洋高粱”开始受追捧。

   非转基因产品  

  国内对于转基因作物的监管监控一直很严格,而高粱作为非转基因产品,相对玉米而言更容易通过进口报检流程。

  近年来,随着国内玉米价格逐年上涨,对以玉米作为原料的饲料企业来说生产成本增大、企业利润减少,从而使企业生产竞争能力弱化。一般来说,市场玉米价格较高时,饲料企业会选择替代品以降低饲料成本,通常普遍选择的替代品会是小麦,但在进入2013年之后,国内小麦多数时间、多数地区的价格都明显高于玉米,使得近两年小麦替代玉米用量明显减少,因此在国内玉米价格坚挺的背景下,饲料企业关注的替代品种也开始多元化,除了饲用小麦之外,进口高粱、大麦开始逐渐涌入国内市场,并在能量饲料市场中占据了一定比例。

   结语  

  总体而言,就当前的形势来看,玉米替代颇有“势不可挡”的意味。今年的玉米市场已经过半,相较去年的“暴涨”行情而言,玉米市场稍显淡静,市场供应充裕、终端需求疲软。进入6月份,玉米现货市场仍难以有大幅调整,但玉米市场受国家政策调控明显,国储拍卖定价一定程度上是今年的市场底部支撑。最近一次的玉米拍卖中,进口玉米山东成交价在每吨2300元,东北产2013年临储玉米成交均价在每吨2300元~2400元,考虑升贴水、出库费用、运输费用、装卸费用,到港价格已经达到每吨2380元~2480元,对于南方饲料企业而言,进口高粱、大麦仍是优选。

  在高粱、大麦等替代谷物进口量激增占据国内市场的同时,市场也存在风险,一方面进口高粱不断增加,不断挤占国内玉米市场,同时国产高粱销售难度加大;另一方面,进口的同时也会带来检疫风险,随着高粱进口不断增加,在进口检疫中发现检疫性杂草、仓储性害虫等问题也不断出现,这对于国内农业生态安全不利。预计有关部门会进一步关注高粱、大麦等替代谷物进口的检验检疫,同时从贸易管制入手平衡国内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