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索礼骂学生班主任的“委屈”

15.09.2014  12:39

  近日,因教师节学生未送礼物,哈尔滨依兰县高级中学一女班主任训斥学生一节课———“穷、抠、不要脸”,“一群废物”。随后学生凑钱贴班费为其买礼物。12日,该县教育局通报称,已令涉事班主任退回礼金礼物,撤销其班主任职务停止教学工作,此外该班主任与校长均行政记大过处分。(9月14日《南方都市报》)

  “人家别的班老师都买了,咱班没买你说我丢不丢人”、“干吗那么不明白事,死乞白赖的”、“你们咋那么没人性呢?穷嗖的,抠嗖的,那么不要脸呢”……当这样的话语,是一位班主任对着学生吼出的时候,看似雷人,实则平常,不过是这位教师心直口快,敢怒敢言而已。与其说这是在骂学生,倒不说她是在倾诉自己的“委屈”。

  近年来,很多人情关系逐渐被物质“代言”,甚至到了一种由物质来衡量的地步。比如教师节,从最初的一张贺卡、一束花,到手机、手表等贵重电子产品,从学生由心而发的自己送,到家长别有用心的代替送,教师节,这个美好的节日,渐渐变质。教师节给老师送礼,更演变成一种仪式、潜规则。从这位班主任的言语中就可看出,班长没组织是不明白事,学生不主动送是不要脸。

  在这位班主任看来,甚至在很多人看来,教师节,学生给老师送礼物,是应该的、天经地义的,不送是不正常的、天理不容的。因为别班的学生都送了,全国各地的学校的学生都送了,唯独你们不送,成何体统!换句话说,整个教师节的大环境如此,风气如此,本身就是倾斜的,颠倒的,又怎么去要求这位班主任必须站正、站直?这当中的原罪,绝不仅仅是一个班主任的问题。

  其实,这位班主任之所以觉得自己很委屈,之所以出现“不送礼是不要脸,我索礼是正义凛然”这种扭曲的心理认知,是因为她是一只温水里的青蛙。当我们逐渐习惯了一种规则的时候,即使这个规则是错的,但在这种潜规则中“遵守”久了,也就浑然不觉,甚至当水突然变凉时,会很不适应。这也恰恰解释了为什么“大人只看利弊,小孩才分对错”。

  而这样的潜规则,又无处不在,并且相互感染。类似的毕业谢师宴、官场中的逢年过节“孝敬”领导,一些企业、个体户时不时给主管他们的政府部门“上贡”等等,都早已“深入人心”,送与收,也早已心照不宣。所以,这不是一只老鼠坏一锅汤的问题,而是这本身就是一锅老鼠汤,只不过一只老鼠没喝到汤,她出来抱怨了几句,就把大家惊呆了。

  因此,不铲除滋生这些潜规则的文化土壤,要求教师队伍“独善其身”,难;撤职、行政记大过处分可以消除公众的怨气,但要消除这位班主任心中的怨气,估计也是难。

  
文/王磊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