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毛一袋小食品 21种添加剂” 农村廉价“问题食品”调查
破损溢油的小包辣条,傍大牌的山寨食品,21种添加剂“任性”添加……记者近日走访山东、河南等地发现,农村廉价食品不同程度存在傍名牌、乱宣传、食品安全标准不规范、添加剂混乱超标等问题,对少年儿童健康存在潜在威胁。
这些在农村地区或城乡接合部市场上热销的廉价食品对健康有哪些潜在威胁?市场监管又有哪些疏漏?记者进行了调查。
山寨“美味”销量火爆
3·15前夕,记者在山东德州、济南等地农村和城乡接合部发现,廉价食品较为普遍。在宁津县大柳村大东超市,“五毛食品”摆满了一个三层的货架子,有“辣条子”“脆皮炸鸡”“鱼酷”等。这些产品包装较前些年改进明显,但一些产品仍然破损溢油,酸辣味呛人。店主人告诉记者:“小学生喜欢,销量好得很。”
在德州乐陵市前苑村、济南南郊的罗而小学附近,记者同样很容易买到了五毛钱一包的“韩式串烧”“烤鱼翅”等。记者了解到,这些农村超市的小食品,不论是送货还是进货,来源都是较大的批发市场。
德州市庆云县一家大型批发市场是周边几个县市的食品集散地。一位自称“干了十来年”的老板告诉记者,这个市场很成熟,按照年龄段划分,有一元一包的、五毛一包的、一毛一包的。“中高年级小学生一般都买五毛钱一包的,专供农村市场。”
记者在“童乐食品”批发店看到,门口堆满了食品箱,店内的货架上,摆放着形形色色的糖果、膨化食品、饮料,种类多达上百个。有的小食品已经过期,却依然摆在货架上。例如,一款名为“好老婆宽片”面制食品,其生产日期是2014年8月26日(保质期6个月),批发环节就超过了保质期;一款膨化食品也同样过了保质期。店主说:“过期了你不买就是。”
店主告诉记者,现在一天给各地超市供货四百多箱,每箱利润两元,一天盈利能有八百多元。“你干就行,没有亏的。有六七百人的小学学校,一年最少能赚个10来万。”
记者调查发现,农村廉价食品主要集中在以下一些地方:城乡接合部、高速口或县乡道路沿线、农村庙会或集市、学校和医院附近。这些地方通常具有购买水平有限、人口流动性大、多一次性消费等特点。
记者发现,这些包装印刷粗糙的“五毛零食”成为孩子们手中的“美食”。一些商贩还开创了“升级版”辣条吃法。在济南市区的繁华商业区,不少小吃摊将五毛钱一包的辣条搅拌在鸡蛋里,与火烧搭配出售,十分热销。
廉价食品隐患重重
经过几年的整治,目前农村市场上销售“三无”产品的现象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观,但农村廉价“问题食品”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操作管理粗放,安全隐患重重。几经周折,记者先后进入豫东某县几家麻辣食品厂区内部。卫生环境虽不再像几年前那样触目惊心,但粗放式操作与管理仍隐藏诸多食品安全隐患。
在一家工厂车间里,几十名中年女工沿生产线成排就坐,把传送带上的产品进行封装。除了围裙外,工人们并没有像常规食品厂所见的那样戴上卫生口罩和帽子。尽管都开着排风扇,但麻辣油腻味仍十分浓重,熏得人几乎喘不过气来。时间稍久就感觉头晕恶心。
在另一家作坊院内,墙角污水横流,约百只白色的塑料桶成堆地码放着,里面装着无色透明液体。事后打听获知,这些都是生产所用的食用油。
——傍名牌、“有肉名无肉料”现象突出。从记者购买的“五毛食品”看,傍名牌、山寨名牌问题较为突出。很多产品从拼音、拼写到包装风格,都有着知名品牌的痕迹,以假乱真。比如,记者在山东暗访中购买的产品“百事可牛”、“加力宝”和“伍角好吃片”,无论是印刷颜色和字样,都和一些知名品牌神似,难以分辨。
此外,“有肉名无肉料”现象突出。比如一些食品外包装上印着“烤鱼片”“鱼酷”“牛肉卷”等,从配料上看,基本都是小麦粉、食用盐,再加上辣椒、香料等成分,而并没有宣传中的牛肉、鱼肉等。
——添加剂“任性”添加问题多。一些食品添加剂添加过于“任性”。在一款名为“鱼酷”的产品中,配料依次是小麦粉、色拉油、加碘食盐等9项,而添加剂一共有21种,涉及增味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等,其中光甜味剂就多达7种。
河南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农村小食品核心配料生产技术仍是大量使用各类添加剂,且人为操作,跟着感觉走。“麻辣食品的主要原料就是面粉、食用油和辣椒,剩下的则是各种调味料。生产中,想达到什么口味,没有严格标准,都是跟着感觉走。”这位内部人士表示。
——标准混乱、缺失问题。在农村“五毛食品”生产经营集散地河南省,2007年曾发布调味面制食品地方标准DB41/T 515-2007。不过,这个标准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2760(参照糕点类、膨化食品类)的规定。
一位专业检测人士表示,这个标准本身值得商榷。“GB2760中糕点类、膨化食品类这两种食品的添加剂要求是不一致的,有些甚至是此消彼长的。”
实际上,记者在权威部门送检的结果也正说明了这个问题。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检测记者送检的几款产品结果显示,“鱼酷”的山梨酸(一种防腐剂)含量为0.27克/千克、糖精钠(一种甜味剂)含量为0.047克/千克,如果按照糕点类国家标准是达标,但如果按照膨化食品类标准则不达标;“伍角好吃片”的糖精钠含量为0.0062克/千克,按照膨化食品类同样不达标。
检测结果还显示,湖南产的“天生一对”糖精钠含量为0.079克/千克,柠檬黄(一种着色剂)含量为0.059克/千克,按照糕点类要求,柠檬黄不达标,按照膨化食品类要求,糖精钠不达标。
孩子要“美味”更要健康
营养学专家认为,廉价小食品本身没多少营养价值,主要是靠各类添加剂提味增色,儿童身体发育不成熟,适应排解能力远不如成年人,如果长期食用含大量添加剂的小食品,会增加肝脏、肾脏、消化系统等器官的负担,给身体造成损害。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营养师程振倩表示,农村廉价食品受到青少年学生的欢迎,主要是因为这些产品口味较重,刺激性较大,易引起食欲。“为了取得一定的口味和鲜艳的颜色,就得大量使用着色剂、甜味剂等添加剂,有些甚至是非法添加物。”
记者了解到,国家标准中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是按照体重为60公斤的成人标准计算的。相关部门可以制定儿童食品安全的推荐标准,鼓励企业生产符合儿童特点的食品。“规范地方标准的同时,应当将儿童与成人的安全标准区别开,按照不同年龄、阶段,划分成不同的添加范围。”齐鲁工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于滨建议。
近年来,食品安全越来越受重视,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任务艰巨,工商、食药监管等部门多有“苦衷”。山东一名基层食药监部门干部说,农村分布范围广,监管部门人力有限,小商小贩摸透了监管部门的规律,“紧”时收敛,“松”时照常。“乡镇这一级的食品药品监管人员一般只有两三个,还要兼顾药品监管等其他业务,根本忙不过来。”
专家分析,农村廉价“问题食品”之所以能够广泛存在,在于行业门槛低、市场利润高。地方政府在加大监管力度规范行业的同时,也应积极引导、鼓励此类中小企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