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礼立院士团队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3.01.2016  22:32

谢礼立院士团队荣获2015年度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16年1月8日,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等领导同志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谢礼立院士团队完成的“建筑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方法及应用”项目摘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桂冠。
  抗震防灾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是有效提升土木工程抗震能力的关键技术。建筑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突破了传统抗震设计以“保证生命安全”为主要设防目标的局限,以有效控制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保障结构使用功能为目标,代表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方向,对确保建筑结构地震安全及土木工程防震减灾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但是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只是一种理念,要实现这个理念还有多个科学和工程上的难题需突破和解决。
  这些科学和工程的问题包括:确定多概率条件下的抗震设防水准和性态目标、搞清设计地震动的破坏作用以及减少抗震设计谱的不确定性的理论和方法、确保各种抗震性态实现的设计方法与技术。这是实现基于性态设计急需解决的三个关键理论与技术课题,也是抗震设计中的三个难题。为攻克这些难题,谢礼立院士团队历经20年的研究与实践,创建了我国建筑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及技术体系,推动了相关技术标准的编制和基于性态抗震理论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该成果首创了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理论,基于双规准设计谱的统一设计谱理论和多概率多目标的抗震设防理论,在地震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中取得了原创性成果。
  本项目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188篇,SCI/EI收录136篇,培养硕/博士生50余名,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主编抗震设计标准3部,合作起草5部,提供技术支持4部。主编的我国首部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标准《建筑结构抗震性态设计通则》(CECS160:2004),支撑并推动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等11部国家及行业规范的编制,引领了我国基于性态抗震设计规范的编制,被业内誉为“样板规范”或“规范的规范”。
  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各类重大、复杂工程的抗震设计中,为提高我国工程结构的防震减灾能力提供了理论及技术支撑,推动了我国抗震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成果在汶川地震的恢复重建中获得了应用,凸显了项目公益性的崇高目标。
  本项目完成单位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电子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北京建筑大学,主要完成人有谢礼立、翟长海、马玉宏、郑文忠、徐龙军、娄宇、孙景江、冯远、胡进军、李爽、韩淼、李亚琦、公茂盛、杨永强、周宝峰等。



谢院士获奖.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