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教育,学生必修课?孩子应该怎样对待财富?

16.12.2015  10:49

  北京日报讯 一项针对北京、上海、温州三地小学生的财商测试日前同时举行。

  结果显示:在最初给予每人200元的“启动资金”后,三地小朋友平均结余128元,其中只有7%的人结余资金低于10元,接近“花光光”。有的小学生已懂得众筹和投资进而为自己的财富增值,让人惊叹不已。

  专家表示,财商测试的背后,是越来越受到关注的财商教育。财商教育是引导和教授孩子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财富,培养他们认知、管理、创造和享用财富的能力。财商教育,不仅应当成为时下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主流,在有条件的地区也正在探索进入正规的学校教育体制。

   现场目击: 200元随便花 小学生理财不容小觑

  北京的测试,是在一家临时搭建的微型商场内举行的。

  30多个孩子置身商场,怀揣着口袋里的200元“启动资金”随便花。有的孩子“”的一声冲向了摆满零食、玩具的货架。有的孩子却发现了商场里有个存贷柜台,100元钱存半小时就能产生30元利息,200元钱存半小时利息高达80元。善于理财的孩子做好了盘算:先把100元钱存进去“生钱”,半小时后取出,第二次再存进200元。1小时后,手中的200元再次增加。这样,把自己精心选购的价值120元的文具、公仔买下来之后,还剩190元,相当于只用10元钱就买到了120元的东西。

  还有的小学生发现了借贷柜台后,借了几百元出来,然后到存贷柜台存进去赚利息。尽管买了可口的零食好好享用了一番,活动结束结算资金时,手里却握着300元。

  举办测试的机构负责人点评说,这种“借钱理财”的方式,其实是不少成年人选择的比较先进的理财观念。在北京、上海、温州三地举行的这场测试中,还出现了众筹买蛋糕、加价80%卖变形金刚玩具等。

  不过,教育专家指出,这场财商测试实验是在三个经济发达、商业氛围浓厚的地方举行的,那么对于经济相对落后、商业氛围也相对薄弱的地方,测试结果可能没有这么令人乐观。近年来屡屡出现的大学生信用卡透支、购买奢侈品现象,就说明一些青年人连基本的财富认知力都有所欠缺。2013年发布的《中国人财富亚健康报告》和《中国大学生财商调查报告》显示,目前的青年人群体中,出现了不少“温室族”、“财盲族”、“月光族”等族群,并有超过7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理财知识不足,也没有合适的渠道去了解。

   国内现状: 广州率先试点 财商教育蓄势待发

  目前,财商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基本处于空白,学校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这也是大多数人缺乏财商的主要原因。由此导致了一些学生,离开学校找不到工作,离开父母就很难生存。

  专家认为,财商教育主要有四个因素组成:一是家庭教育因素。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孩子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父母就像是一个提款机,只要孩子有需要就会满足。而且几乎不怎么和孩子谈钱,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健康和学习。只要身体健康,考100分比什么都好。孩子对钱的知识基本是零,更谈不上培养孩子的财商了。二是学校教育中,缺乏对于财富、对于金钱的认识和管理的相关课程和训练。三是社会环境中,从家庭到学校都没有刻意营造一个有关财商知识的教育或培训。尽管有各种各样的早教班、辅导班、课外兴趣班,但都是智商技能型的学习,缺乏财富领域的知识学习。

  在财商教育资源匮乏的当下,强化培养财商、增加财商教育资源的供给已经刻不容缓。美、英等发达国家都先后将财商教育提升到了法定教育层面,我国的财商教育目前也正蓄势待发。

  今年9月起,广州市36所中小学试点开设金融理财知识教育地方课程,参加学生将近一万人。试点教材由广东证监局组织邀请省内高校的相关行业专家进行编写,并协调教育局、教研院等相关机构参与。由此,广州成为国内首个将金融理财知识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地方课程体系之中的试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