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测试的背后:孩子应该怎样对待财富?

16.12.2015  11:50

  一项针对北京、上海、温州三地小学生的财商测试日前同时举行。

  结果显示:在最初给予每人200元的“启动资金”后,三地小朋友平均结余128元,其中只有7%的人结余资金低于10元,接近“花光光”。有的小学生已懂得众筹和投资进而为自己的财富增值,让人惊叹不已。

  专家表示,财商测试的背后,是越来越受到关注的财商教育。财商教育是引导和教授孩子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财富,培养他们认知、管理、创造和享用财富的能力。财商教育,不仅应当成为时下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主流,在有条件的地区也正在探索进入正规的学校教育体制。

   现场目击: 200元随便花小学生理财不容小觑

  北京的测试,是在一家临时搭建的微型商场内举行的。

  30多个孩子置身商场,怀揣着口袋里的200元“启动资金”随便花。有的孩子“嗖”的一声冲向了摆满零食、玩具的货架。有的孩子却发现了商场里有个存贷柜台,100元钱存半小时就能产生30元利息,200元钱存半小时利息高达80元。善于理财的孩子做好了盘算:先把100元钱存进去“生钱”,半小时后取出,第二次再存进200元。1小时后,手中的200元再次增加。这样,把自己精心选购的价值120元的文具、公仔买下来之后,还剩190元,相当于只用10元钱就买到了120元的东西。

  还有的小学生发现了借贷柜台后,借了几百元出来,然后到存贷柜台存进去赚利息。尽管买了可口的零食好好享用了一番,活动结束结算资金时,手里却握着300元。

  举办测试的机构负责人点评说,这种“借钱理财”的方式,其实是不少成年人选择的比较先进的理财观念。在北京、上海、温州三地举行的这场测试中,还出现了众筹买蛋糕、加价80%卖变形金刚玩具等。

  不过,教育专家指出,这场财商测试实验是在三个经济发达、商业氛围浓厚的地方举行的,那么对于经济相对落后、商业氛围也相对薄弱的地方,测试结果可能没有这么令人乐观。近年来屡屡出现的大学生信用卡透支、购买奢侈品现象,就说明一些青年人连基本的财富认知力都有所欠缺。2013年发布的《中国人财富亚健康报告》和《中国大学生财商调查报告》显示,目前的青年人群体中,出现了不少“温室族”、“财盲族”、“月光族”等族群,并有超过7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理财知识不足,也没有合适的渠道去了解。

   国内现状: 广州率先试点财商教育蓄势待发

  目前,财商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基本处于空白,学校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这也是大多数人缺乏财商的主要原因。由此导致了一些学生,离开学校找不到工作,离开父母就很难生存。

  专家认为,财商教育主要有四个因素组成:一是家庭教育因素。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孩子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父母就像是一个提款机,只要孩子有需要就会满足。而且几乎不怎么和孩子谈钱,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健康和学习。只要身体健康,考100分比什么都好。孩子对钱的知识基本是零,更谈不上培养孩子的财商了。二是学校教育中,缺乏对于财富、对于金钱的认识和管理的相关课程和训练。三是社会环境中,从家庭到学校都没有刻意营造一个有关财商知识的教育或培训。尽管有各种各样的早教班、辅导班、课外兴趣班,但都是智商技能型的学习,缺乏财富领域的知识学习。

  在财商教育资源匮乏的当下,强化培养财商、增加财商教育资源的供给已经刻不容缓。美、英等发达国家都先后将财商教育提升到了法定教育层面,我国的财商教育目前也正蓄势待发。

  今年9月起,广州市36所中小学试点开设金融理财知识教育地方课程,参加学生将近一万人。试点教材由广东证监局组织邀请省内高校的相关行业专家进行编写,并协调教育局、教研院等相关机构参与。由此,广州成为国内首个将金融理财知识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地方课程体系之中的试点地区。

   可资借鉴:不少发达国家财商教育列入必修课

  实际上,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与地区,都相继制定了财商教育计划,并列入学校的必修课。

  2001年,美国立法把理财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基本内容。一些非盈利性组织则鼓励开发理财课程,让联盟成员向中小学生提供理财技能的培训。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触动,哥伦比亚大学为教师开发了一套课程计划,2009年以来,这些课程计划已经引入到全美50个州的学校中。

  英国在中小学教材中增添个人理财内容,并列入考试范围。英国的财商教育课程编制也并非一帆风顺,1998年7月,苏格兰课程咨询委员会在苏格兰皇家银行的赞助下,设置了5至18岁学生的理财教育目标;到了2005年年底,英国教育当局在中小学教材中增添两个教学单元的个人理财内容,着重教学生如何管理自己的钱财,如何存钱和花钱,并在2006年9月开始全国实施课程教授。2010年9月起,英国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决定,“基础财务技能”将成为英国初中毕业考试中数学考试的一个组成部分。

  日本的财商教育是从娃娃抓起,在形式上更加丰富。日本幼儿园教师寓教于乐,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理财知识,孩子们在游戏课上,聚集在模拟柜台前,扮演各种经济角色,分别从事询价、购物、找钱等行为;而到了更高一级,则是通过证券公司专门向孩子推出了学习股票知识游戏软件,让孩子在玩游戏过程中学习到了最基本的金融理财知识。此外,日本很多学校在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又办起了“学生城”,银行、便利店、公司等市场元素一应俱有,孩子完全可以通过实务操作,将课本知识融入进去。

   相关链接

   如何将财务讨论带进课堂

  世界银行专家艾弗·比兹利日前发表文章指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为美国和加拿大的许多教师敲响了警钟,他们开始认识到,当孩子离开学校时拥有金融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尤其是那些与个人如何做出有关财务的决策,以及政府做出的财政决策如何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与未来预期相关的知识。

   加拿大“学生预算”直通政府

  在加拿大,“学生预算”课程计划是一个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财务问题讨论的案例。

  每年,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真实的预算问题,倾听决策制定者做出一些艰难的财政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以思考各种事实,倾听来自政治家、企业领袖以及其他利益团体的意见,并与同学讨论预算优先领域,然后使用调查工具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

  最后,从全国的学校收集结果并整理合并形成一项“学生预算”,表达学生对于支出优先领域的共同观点。由部分学生组成的小组,代表所有参与学校将“学生预算”呈现给政府财政部长,并与部长顾问更深入讨论。

  在此过程中,部分学生组成的小组可以见到以前从电视上看到的只有模糊认识的政治领袖,并在课堂上直接与他们对话(通过视频)。有机会处理真实生活中的问题,这对学生们的思维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激发了他们对于财务及公共事务的兴趣,有的还改变了他们未来学习及职业选择的方向。

   美国设立“国家经济教育标准”

  美国的“国家经济教育标准”制定了预算和财务素养的要素,成为测试不同年级学生的基准。

  在课程设计上,用真正的生活情境,吸引真正的人和参与真正的事件,通过辩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吸引学生参与。

  在波士顿,由城市委员会发起的一项名为“青年人主导改革:大家参与的预算编制”计划,授权年轻人参与预算过程,允许他们决定城市预算中100万美元的支出方向——首先,由30个年轻人组成的小组制定规则手册;然后,在全波士顿召开各种会议产生各种观点,由年轻人核心小组将这些观点转化为具体的支出建议。最后,投票决定哪些建议能够获得资助。(据北京日报)

编辑: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