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激活龙江教师队伍建设一池春水 我省高校管理者热议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22.02.2018  09:52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在我省教育管理部门和专家、学者、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响。近日,记者就如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如何破解当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何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如何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等问题,走访了我省部分高校负责人,请他们结合我省实际谈思路、说举措、话改革。

   教师队伍建设当以师德为要

  观点1:把师德建设列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

  观点2:从教育培养、拓展训练、典型引入三方面入手,切实抓好教师思想政治教育

  观点3: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意见》要求,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

  教师队伍建设,当以师德为要。为此,哈尔滨理工大学校长李大勇呼吁,高校只有始终把师德建设列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注重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才能使其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彰显使命与担当。

  针对《意见》中的相关要求,李大勇从两方面提出落实的举措。首先是立章建制,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长效机制。“学校党委要将师德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工作,成立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的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师德师风建设立项书》等文件,统筹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李大勇介绍说,学校应注重抓好部门联动,构建多部门参与的沟通协调机制,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个院系层层传导的联动工作机制,确保师德建设有效落实。其次,要选准载体,实现教风学风的持续好转,要坚持一手抓师德师风建设,一手抓本科人才培养,将师德师风建设与本科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积极教育和引导全校教师不忘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牢固树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永远在路上”、“教风学风建设永无休止符”的理念,以师德强师能,加强以课题组为单位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并系统建立青年教师助教制、新生学业导师制,以老带新,从基础抓起,稳步强化教风建设,还要加强常规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严肃考风考纪,促进学风建设。

  “以师德为要,要始终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在认真研读《意见》后,哈尔滨商业大学党委书记孙先民感触颇深,他对记者说,要想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在手上放在心上,从教育培养、拓展训练、典型引入三方面入手,切实抓好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谈及如何具体落实时,孙先民介绍说,可以将新入职教师的培训与各学院专业教育培训相结合分层次、分阶段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礼仪风范教育,学校书记、校长备课,从国情到校史,从教育事业使命到做好学生领路人,引导青年教师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思想防线,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形象。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建工作重要内容,以两学一做教育、支部活动、党日活动为载体做到长抓长新,大力推进平台建设,让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更有抓手更接地气。还可以充分运用学校官方微信理论学习平台、微论坛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传递正能量,通过书记、校长信箱、座谈问卷、社区论坛等了解青年教师的心声和困难,引导青年教师以高尚的师德、具有感染力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

  黑龙江大学党委书记刘德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认为,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学校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刘德权以黑大为例介绍说,黑大与抗大纪念馆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建立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分期分批组织包括二级党组织书记、院长、党员干部、骨干教师、“青马工程”学员等300余人开展“回延安”寻根溯源活动,并开展了延安纪念地管理局“延安精神宣讲团”专场宣讲演出、“追寻历史·情系抗大”抗大校史陈列展等系列“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切实保证了革命传统教育入脑入心。刘德权建议,在落实《意见》要求时,学校应注重挖掘重要时间节点的教育功能,开展系列生动活泼、影响广泛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师生积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积极开展身边榜样教育,注重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以先优模范作用为全校师生的道德养成树立榜样。

  “要坚持师德教育为主导,打造爱岗敬业奉献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据省教育厅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我省将继续严格正风肃纪,提高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把《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为师德长效机制建设的工作准则,严格规范教师从业行为。同时,把师德教育作为新教师入职教育、教师岗前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注重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方法的创新,提升师德修养和学识修养。还要坚持把师德教育融入教师职业发展中,尊重教师的发展诉求和价值愿望,注意发挥教师自身群体的典型示范作用,坚持用身边人教育、引领身边人,使广大教师在师德教育中充分认识教师职业肩负的神圣责任和历史使命,自觉捍卫教师职业尊严,珍惜教师声誉,提升自我精神境界,养成良好师德的行为自觉。

   聚焦管理顽疾推进改革创新

  观点1:以教师管理为重,推进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观点2:严把教师“入出”口关,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

  观点3:构建高层次人才引进长效机制,优化师资培养机制

  《意见》要求,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向教师队伍倾斜,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严把高等学校教师选聘入口关,实行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

  教育改革进入深入区和攻坚期,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是理顺体制机制的前提。《意见》抓住问题要害,聚焦管理顽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系未来。”谈起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话题,哈尔滨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辛宝忠深有感触,“哈尔滨师范大学在六十七年的办学过程中,秉持工匠精神,以教师管理为重,推进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彰显对人才培养质量追求的严谨与执着,努力打造一支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以确保学校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辛宝忠认为,根据《意见》要求,学校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对新入职教师的思想政治、品德学风进行综合考察把关,在师资培训中加强教书育人的培训指导,尤其是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同时在优秀教师团队培养以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物培育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形势政策、师德、法治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构建“学、讲、研、用”四个维度一体化的理论学习体系,强化对教师队伍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

  “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健全教师队伍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严把教师‘入出’口关,完善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对此,省教育厅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取消教师资格认定终身制,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试行教师资格定期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并进一步完善新进教师公开招聘办法,加强岗位设置管理,完善聘任制,严格聘任程序,充分尊重教育教学和教师成长规律,科学制定考核的办法和细则,客观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和工作表现。具体体现为,完成了我省中小学面向师范毕业生和社会人员教师资格认定,规范了教师资格认定办法,完善了我省中小学教师资格国家统一考试;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逐步建立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稳步推进我省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继续开展高校教师资格认定。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如何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方面,辛宝忠认为,学校要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遵循按需设岗、合理规划、严格考核、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引进优秀人才,并尊重人才标准和规格的差异性,特别关注对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还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平台,对外加大实质性合作交流,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学术境界,对内加强与重点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借力发展,在合作与交流中发现和引进需要的人才,构建高层次人才引进长效机制,优化师资培养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举全校之力广揽人才,从而开创群贤毕至的良好局面。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后我省将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名优教师梯队,营造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和政策环境,加强对“人才计划”入选者的后续管理。包括启动实施我省“龙江学者”评聘工作,下发《“龙江学者支持计划”实施办法》;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要求,组织我省省属高校“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遴选和推荐;加强我省中小学人才队伍建设,以特级和省骨干教师群体为基础,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我省教育专家,优化专家队伍;继续开展特级教师评选,下发改革特级教师评选和管理办法,并对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实行动态管理。

   加强教师专业精神培育全面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水平

  观点1:积极探索教师专业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

  观点2:将优良传统熔铸烙印到教师教书育人全过程

  观点3:构建好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加强质量标准建设

  《意见》要求,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

  “教师教育是培养教师的关键环节,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作为我省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校长孙立军对于如何发挥师范大学优势,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出自己的建议,“要弘扬优良办学传统,引领培育教师专业精神。”孙立军向记者介绍,哈师大在六十余年的办学过程中,积淀凝练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范精神和以无私奉献、知行合一等为核心要义的“行知精神”,成为了学校办学治校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在此基础上,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和师范特色办学,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充分发挥优良传统的导向激励、价值认同和情感陶冶作用,积极探索教师专业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激励广大教师敬业爱教、精业立教、勤业守教、乐业从教。

  孙立军认为,我省各高校应从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写好每一篇教案”入手,到高效“上好每一节课”,再到用心“做好人生导师”,将这种优良传统熔铸烙印到教师教书育人全过程。同时,学校要科学构建教学名师奖励机制,设立“校级教学名师奖”,为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专设“教师奉献奖”、授予突出贡献教师终身教授荣誉称号等,进一步增强教师从事教学的荣誉感,有力引领促进教师专业精神养成。从而使热爱教育、倾心教学、尊师重教、敬业爱教在全校蔚然成风。

  “此外,还要构建好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全面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谈起怎样建立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并严格质量监控时,孙立军针对《意见》认为,学校应实施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和“配备导师”两个全员覆盖计划,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为新入职教师讲课,为每名新入职教师配备一位教授作为导师,强化师德引领和专业技能提升,加强新教师专业发展的“传帮带”,并加大教师国内外培训和学历提升力度,有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师队伍学历水平。还要加强质量标准建设,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学校应明确规定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质量等质量标准,形成较为完备的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体系,要求教师在课前备课、课堂授课、考试考核等方面的工作规范,使教师有章可循、对标教学,进一步明确专业能力发展方向。同时严格教学质量监控,建立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检查和平时随机抽查,还应开展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及领导评价的全员教学质量评价,对教学质量监控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及时反馈对改进效果进行追踪评价,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改进,才能有力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据悉,为强化我省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提升专兼多能创新的高水平专业化教师队伍,我省将结合《意见》做好省、市、县各级教师培训,以创新“双师型”机制为突破,全面提高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省教育厅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我省已起草了《黑龙江省教师进修学校标准化建设意见》,加强省、市、县和校四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并启动高中校长课程改革培训和薄弱学校校长培训,我省将重点培养专兼结合复合型职业教育教师,让优秀教师“走出去”,把能工巧匠“请进来”,借助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全国唯一的以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为主的省部共建试验区优势,以省部共建现代农村职业教育实验区建设等重大项目为依托,培养培训涉农专业等骨干教师。

  同时,还将依托全省高师培训中心,根据全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需要,不断完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机制,完善培养培训体系,结合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状况,通过高教强省专项师资培训经费的支持,坚持把培养培训教师队伍质量放在第一位,以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为工作重点,充分调动各高校参与省培项目的积极性。(作者:韩雪)

(责任编辑: 齐雪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