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中国共走发展路——听非洲人讲述他们的中国缘
新华网北京12月3日电“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中国维和团改变了我的命运!”“中国帮我实现了梦想。”……身在不同国家的非洲兄弟对记者讲述他们与中国的故事时,很多人不约而同说出了上面的话。
非洲有句谚语说:朋友是与你同路的人。从15年前中非合作论坛创立至今,越来越多的非洲百姓和中国人成为朋友,他们在与中国友人牵手共进的日子里找到了自己的发展之路,点燃了非洲大陆的希望之光,也架起了中非友谊之桥。
学汉语发掘商机
“在齐贝吉总统执政时期,我目睹中国为肯尼亚修建了大量基础设施。中国人在短时间里取得巨大发展成就,让我对这个亚洲巨人产生极大好奇,这也是为何我坚持攻读汉语学位,”27岁的肯尼亚小伙布赖恩·穆布瑟说起自己的中国缘,笑容满面。
他被朋友昵称为“阿布”,本科主修经济学,在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毕业后,于2013年赴中国攻读汉语研究生。头脑灵活的他爱创业,办过公司,如今从事中国女装进口生意,是“中国制造”的捍卫者。阿布说,学汉语是他迄今作出的最明智选择。
现在他能熟练地用微信和QQ处理订单和进货。“我的QQ上有500多个好友,其中有很多中国商人。我们用这个平台交换信息,了解商业趋势。”说起未来,阿布信心满满。“中国市场已经趋于成熟,但肯尼亚市场依然年轻,机遇无限。我希望为肯尼亚引进更多中国技术和经验。”
因为中文而改变人生的还有19岁刚果(金)少年阿宝。他原本和11个兄弟姐妹住在基伍湖边小木棚里,本名阿马尼,“阿宝”是中国维和工兵给他取的中文名。
2009年,13岁的阿宝每天都会去中国营区门口找工兵们玩,并讨些食物。他从“工兵哥哥”那里学到第一个中国词是“馒头”。阿宝回忆说:“他们指着桌子、椅子、树、湖、房子说几遍给我听,我就学会了。”4个月后,他就能用中文对话,最喜欢的中文歌是《团结就是力量》。
中文越来越流利,阿宝开始帮助维和部队和当地居民沟通。2012年,他被一家中国建筑公司聘为兼职翻译,每月收入两三百美元,家庭条件立马改观。如今阿宝被一家中国公司高薪聘请,跟着公司项目辗转刚果(金)、乌干达、肯尼亚等国。
今年再回家乡时,他特地告诉“工兵哥哥”们,自己买了一块地和建材,准备盖一栋好房子。他说:“如果中国工兵没有来这里,没有教我中文,我可能就不会有工作,中国维和团真是改变了我的命运!”
学技术点燃梦想
投资建厂、铺路架桥,办比赛、设奖金,建园区、派专家……中国元素在非洲存在形式的多样化让非洲人民获得越来越多的个人发展机会。
一次由中国企业举办的非洲职业技能挑战赛,令出生在肯尼亚与乌干达边境小村庄的肯尼亚女孩嘉莉提·奥吉瓦脱颖而出,并赢得中国奖学金去北京的大学念工程专业。她的父亲欧穆博因此对中国充满感激:“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人援建了莫伊体育场,为肯尼亚带来了技术和人才。如今,中国再次帮助这个普通的肯尼亚女孩实现了梦想。”
能够公费留学中国,改变了21岁奥吉瓦的人生预期,也为更多当地青年点燃了梦想。同样因为中国奖学金实现梦想的,还有喀麦隆首都雅温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妇产科专家、杜阿拉医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魏科。
出生于喀麦隆知识分子家庭的魏科,1982年考入雅温得第一大学科学系,但他的理想是当医生。1983年,他在报纸上看到中国政府提供奖学金名额的广告,其中一个是医学。顺利通过考试后,他便开始留学中国。
在中国学中文、医学本科、针灸,然后再申请中国奖学金拿下医学硕士文凭,后在同济大学培训,魏科前前后后在中国待了15年。他说,中国是他的第二故乡,感谢中国的培养。而且,他还成了中国女婿,妻子是北京人,如今和他一起生活在雅温得,育有三个孩子。
编辑:姜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