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六成老人不愿进城养
6日,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的“老龄社会公共政策挑战与治理创新”国际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雄教授负责的课题组带来一份《2014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报告》。报告称,四成多的农村老人喜欢的养老方式是与子女同住,超过六成的农村老人不喜欢进城养老。张雄称,农村老人不喜欢进城的主要原因包括生活不习惯,没有亲友熟人说话,生活费用过高等原因。
超半数农村老人还在劳作
调研发现,超过50%的农村老人还在从事职业性劳作(如种田等),子女资助在影响老人养老快乐指标中占首位,新农保收入、土地收入仍是农村老人主要收入来源。
在农村老人健康状况方面,四成以上的老人认为较好,近五成的农村老人每天都需要吃药,约66.4%的农村老人能够完全自理,其余老人则在自理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空巢家庭超过半数
张雄介绍,在农村老人家庭关系和心理状况方面,传统的大家庭转变为小家庭,子女外出导致年轻人在老人身边扶养比例降低,空巢家庭超过半数。子女照顾老人主要是以给货币为主,比例超过50%,其次则是粮食资助等。中国农村老人与子女通过手机、网络方式联络的频率大大增加,这也是中国农村一个比较大的变化趋势,其中经常电话联系的占56.4%,现代化通信工具在农村提前普及,留守老年人群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八成多老人对生活满意
张雄发现,81.3%的农村老人对目前的生活状况表示满意,东部地区老人的满意程度还要高一点。
“老人们对邻里关系满意度最高,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合计89.2%。在与子女关系方面,大概86.5%的老人认为跟子女的关系处得不错。再次就是与配偶的相处,大概83.5%的人都是满意。
调研还发现,约47.3%的农村老人不愿意进养老院,原因包括自己觉得不光彩、经济不能承受、服务质量存在问题、怕子女被人指责、在养老院不自由等。
在农村老人社会支持状况方面,子女和配偶是主要的社会支持者。调研发现,农村老人对国家及地方政府提出的养老政策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农村老人对政策比较熟悉的占39%,比较模糊的占10%,不怎么了解的占49%。陈益刊
编辑:陈雪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