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站男”更需要心灵救助

21.08.2015  13:22

  8月16日21时许,陕西西安市长安区救助站来了一位求助的小伙。工作人员在登记这个小伙子的相关信息时发现,他之前的救助记录高达185次。据了解,小伙子姓谢,今年29岁。谢某自称20岁就开始跑站,除有记录的185次之外,他的实际救助记录“至少超过2千次”。在工作人员看来,谢某是一个“跑站”人员,属于不予救助对象。(8月20日《华商报》)

  一个年仅29岁的年轻人,有力气去全国各地的救助站求助,难道没力气靠双手养活自己吗?当然不是。只不过在谢某看来,靠双手吃饭十分辛苦,而靠人救助则要轻松得多、合算得多。正如他所说,四处“跑站”就是钻法律、钻政策的空子。因为80%的救助站都会给他一些钱,或购买火车票让他离开。然而,笔者认为,救助站更应在心灵上救助谢某,让他能早日自立起来。

  我国的救助资源是有限的,若是放任谢某这样的“跑站男”到处求助,就会浪费有限的资源,导致一些急需救助的人得不到救助。一个四肢健全的年轻人,却一直依靠救助为生,谢某的内心显然缺乏起码的自尊与自爱。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而在众多的需求当中,尊重需求的作用格外重要。众所周知,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马斯洛认为,尊重需求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但从谢某的表现不难看出,他的“尊重需求”完全处于一种沉睡状态,他根本不在乎外界对他的看法,鄙夷也好,嘲笑也罢,全都无所谓,只要能够向救助站要到钱就行了。

  最近一段时间,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纽约的街头,当理发师义务为一个流浪者理完发后,流浪者对着镜子凝视很久,然后抬头问理发师:“你知道哪儿在招工吗?我想找一份工作。”看吧,只要唤醒流浪者心中的自尊与自信,他们就会萌生出改变命运的愿望。受到触动,流浪汉的内心会改变,谢某呢?未尝不会改变。

  可见,救助站不妨与一些心理救助机构合作,向谢某这样的“跑站男”提供专门的心灵救助服务,激发他们的自尊与自信,让他们最终自立起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编辑: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