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工大王”王英武 :“数控”做不了的零件,他行
图为王英武在工作中。
刀杆1毫米的车刀,在3毫米的内孔中车出沟槽,这无异于钢丝绳上跳芭蕾,不仅需要天赋,更要有老到的经验……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的车工王英武所在的车间,常接到小批量零件的加工任务,很多用数控车床无法完成,他硬是用普通车床完成了,手中的车刀创造了多个奇迹,被业界称为“车工大王”。王英武还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能能手、航空报国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在3毫米内孔里车出沟槽
王英武告诉记者,有一次车间接到了一个科研发动机夹具的生产任务,图纸要求在不锈钢长杆螺丝的3毫米内孔里车一个内沟槽,这个高难度零件以前大家都没弄过。
“根本没有现成的工具,只能自己加工车刀。”王英武说,用新刀改进太贵也太浪费,就用车间淘汰下来的废旧车刀,改了无数把旧车刀,最终根据图纸需要自己磨了一把。这把刀前边的刀杆长度只比内孔长1至2毫米,刀头宽度只有1至1. 5毫米,几乎就像针一样,非常锋利。
王英武用这把自制的车刀,完成了任务,交付了合格的产品。
用普通车床创造奇迹
有一次,车间接到了一种型机拉杆试验件的研制任务,这个试验件是高温合金材料,形状复杂、加工难度大、精度要求高。在数控车床多轮加工都没成功的情况下,王英武大胆提出用普通车床加工。他磨制了一把前角较大的车刀,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切削过程中的抗力。反向进刀,降低主轴转速,小进给,慢走刀……尽管如此,由于硬度原因,车刀的磨损还是很严重。为了攻克难关,王英武就一遍遍地修理车刀。3天后,粗加工完毕,变形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完全符合图纸要求。
在加工科研机型的中心拉杆时,该零件属于超细长杆,长度和直径比近30倍,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国内共有3家企业在研,其他两家一直未能交付合格的产品。王英武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交付了合格试件,用普通车床创造了数控机床难以完成的奇迹,打破了国外对此机型关键件的技术封锁。
技术创新提高工作效率
东安公司生产的一种涨圈,加工几十年来合格率仅为10%,后来公司点名让王英武参与攻关。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果然不负重望,产品合格率很快提升了40%,目前已经提高到80%。
锥度量规是加工航空产品的专用工具,只有鸡蛋大小,着色在90%以上,光洁度要求极高。可由于这种锥度量规角度大,内磨又无法磨制。王英武知道后,建议精车锥面然后研磨合格。但以他这样的手法,一天只能加工一两件。王英武又反复摸索,总结出一套“锥度校正法”,一天能加工出8至10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王英武还完成了多活合一车削法、双向专用车刀、废钻改制车刀等多项革新发明,不仅为公司创造了效益,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件件优质的产品、一项项创新性的成果,早已随战鹰“翱翔”蓝天,他被业界称为“车工大王”。如今,连王英武自己都记不清他进行的技术创新有多少了。(□文/摄陈小静赵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