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清明节之前的“寒食节”吗?

04.04.2016  12:29

  清明将至,大家都十分熟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而“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却鲜有人知。对于新一代的年轻人来说,寒食节,是陌生的,甚至从来就没听说过。

  其实寒食节是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节日,一般是在清明节的前一两天,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后来因为寒食和清明离的较近,所以人们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渐渐的寒食就像一个过客,淡出了我们的节日。

   那,寒食节到底是什么?

  顾名思义,寒食寒食,就是禁烟火,只吃冷食。寒食节的源头是远古时期人类对火的崇拜,但因为火往往给人带来灾害,所以人们认为火中有神灵,要祭祀,便有了禁火。寒食节还是对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的缅怀。当时介子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子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相逼出山为官,子推坚决不出山,和他的母亲一起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人们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吃冷食,称为寒食节。中国过去的春祭都在寒食节,随着岁时节日的演变过程中,寒食静静地融入了清明。

   节日习俗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在清明节。但韩国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寒食节是山西民间春季一个重要节日,山西介休绵山被誉为“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每年举行隆重的寒食清明祭祀(介子推)仪式活动。

  山西民间禁火寒食的习俗多为一天,只有少数地方仍然习惯禁火三天。晋南地区民间习惯吃凉粉、凉面、凉糕等等。晋北地区习惯以炒奇(即将糕面或白面蒸熟后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块,晒干后用土炒黄)作为寒食日的食品。一些山区这一天全家吃炒面(即将五谷杂粮炒熟,拌以各类干果脯,磨成面)。

  寒食节,民俗要蒸寒燕庆祝,用面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飞燕、鸣禽及走兽、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后着色,插在酸枣树的针刺上面,装点室内,也作为礼品送人。

   禁烟冷食

  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苏轼的《望江南 超然台作》中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说的就是寒食之后诗人煮茶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