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收紧 国内玉米出头可待

01.03.2016  09:53

  观察近期国际饲粮进口统计,乌克兰玉米进口自2015年10月未有新数据之外,老挝、俄罗斯玉米进口比例连续占大头,缅甸和美国玉米也持续输入中。同时,国家质检总局已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国相关官方主管部门签署议定书,公告自2016年1月26日起允许符合我国进口检验检疫要求的俄罗斯小麦、大豆、玉米、水稻等输往中国。转基因风波后的美玉米“独霸”进口情形已被多元进口国现状所代替。

  而且,在2014/2015年度中国进口玉米、高粱、大麦、木薯干等饲用原料累计3500万吨总量中,进口玉米占比16%、高粱占比29%、大麦占比28%,其中玉米、高粱、大麦进口量同比增速分别为69%、144%、102%。因为退运事件和低价替代谷物优势明显,进口饲用原料的品种多样性也逐步打开。

  一方面,国际低价饲用原料的大量流入冲抵了部分加工企业采购成本高企问题;另一方面,除截止目前2015年新产东北收储的8300多万吨、2014年产东北收储总量8328万吨玉米之外,2012年和2013年产临储拍卖剩余及各地区国储库存超期 或陈化粮总量预计8000万吨左右,庞大的国内库存已然对国家财政、各地库存带来巨大压力。而适当调整进口规模,可以引导企业对国内粮源的消耗,最终实现超大库存的有序释放。

  实际上从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自2015年9月1日起对大麦、高粱、木薯和玉米酒糟实行自动进口许可管理的公告开始,市场已嗅到了政策层面加紧关于玉米替代谷物进口调控的苗头。最新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月中国进口玉米总量7986.25吨,同比降98.6%,环比降94%,形成近5年同期进口玉米数据的历史最低值。

  2016年1月中国进口大麦36万吨,同比降59%,环比降21%;1月中国高粱进口92.4万吨,虽然同比增26%,但环比增幅却有所放缓。国内玉米巨量超期粮甚至陈化粮到了必须释放的节点,而为了不过度打压国内现货市场以及提升国内粮源消耗速率,政策层面收紧饲粮进口为大势所趋。预计今年4月份之后进口饲粮端口收缩将进一步趋紧,全年进口原料下降幅度或达30%或以上规模,国内玉米重占江山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