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毒大豆阴云 关注进口大豆安全问题

21.09.2015  13:13

  近期,我国多地口岸频频查获进口问题大豆,进口大豆安全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

  仅7月一月,就有多例进口“毒大豆”事件被曝光:上旬,福州口岸一批美国转基因非种用黄大豆检出包括菜豆荚斑驳病毒在内的多种病害;20日,广西北海口岸从一批进口阿根廷黄大豆中检出有毒杂草籽曼陀罗;月末,河南信阳检验检疫局在进境美国大豆中检出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

  接二连三出现在我国口岸的问题大豆,其背后是连年持续增长的大豆进口态势。

  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4年,我国大豆进口量每年的增长率为11.2%、8.6%及12.6%。今年前7月,我国累计进口大豆4466万吨,同比增长7.1%。

  事实上,近年来,包括大豆在内的多种农产品进口量均呈现增长态势。那么,强大进口压力之下,传统进口农产品管理体系是否有能力接受挑战?

   病菌检出不乏先例  

  此次,河南信阳查获的携带病菌的美国大豆多达6.3万吨,这也是河南首次从进口大豆中检验出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

  “我们在对大豆进行例行抽检时,发现这批进境美国大豆可疑,之后就送到上级部门河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行检验,鉴定出其中携带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河南省信阳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高山告诉记者。

  河南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植检实验室副主任唐慧骥介绍,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主要存在于美洲、欧洲、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该病菌的主要寄主为大豆,通过病原菌以菌丝的形态存活于种子内传播。

  大豆植株感染该病菌后,会导致植株产量下降,严重时可导致植株萎蔫、死亡。20世纪50年代,美国中北部地区就曾遭受该病菌灾害,80%的大豆植株受害,产量损失达50%。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该病又一次在美国南部各州引发严重问题。

  我国大豆产区普遍符合该病菌的生存条件,若感染将对我国大豆种植业产生严重影响,该病菌已被我国列入禁止入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2011年,福建口岸从来自美国的6.6万吨大豆中首次检疫出该病菌。2014年12月,重庆口岸从阿根廷进口的大豆中发现该病菌。高山告诉记者,除各类病菌外,各种杂草异种也是检查重点。

  “这批大豆已按照规定处理办法进行高温膨化加工,下脚料也全部焚烧,一般200℃就能将病菌杀除。必须对进口农作物按照检验检疫的有关规定严格把关,特别是这种用于榨油的大豆,应在确保安全后,才能准许其进入市场。”高山告诉记者,检出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在河南虽属首次,但由于此前国内其他地方已有先例,因此此次应对处理方法也较为妥善。

   新法构建全程监管体系  

  事实上,每年国家质监总局动植司都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动物疫病检测监测计划,密切跟踪国际疫情变化,强化风险分析,采取防范措施。其中,特别对风险高的农产品实施境外预检,把疫情控制在国境之外。

  目前,进口食品及农产品进入我国必须通过3道安全防护网,即进口前严格准入,进口时严格检验检疫,对不同风险进口食品分类监管,以及进口之后的后续监管。

  高山告诉记者,进口食品要符合《进口商品检验法》及实施条例、《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实施条例、《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多项法律法规,进口大豆则要提前办理检疫审批手续,检疫合格后方可使用。

  如果进口大豆为转基因大豆,根据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还要办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审查批准文件。输出国家或者地区已经允许作为相应用途并投放市场,是我国申请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前提条件之一。

  入境检验检疫是确保进口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不管进口量增长多少,对进口食品进行检疫检验是我们的工作,确保进口食品安全入港是我们的职责。”高山对记者表示。

  今年4月修订的新《食品安全法》对进口食品安全监管进行了强化,并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赋予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出口食品和国境口岸食品的监督管理职责,对进口食品进行合格评定程序明确了法律基础。安全监管的责任体系也更加完善,不仅强化了对境外源头的监管,还完善了口岸检验的检验监管的制度,落实了各方责任。

  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林伟此前曾表示:“按照新的《食品安全法》,在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方面,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将建立基于风险分析、符合国际惯例同时覆盖进出口过程的监督管理体系。

  但记者了解到,在出口检验检疫方面,我国严格执行非转基因大豆出口前的检验检疫,不合格一律不得出口,而美国大豆出口前的检疫则仅检查是否有活昆虫,一般对病害并不做检疫。

   低价冲击之下  

  近年,我国粮食进口量逐年上涨,2014年达到1亿吨,其中,大豆占到进口总量的70%以上。

  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1996年之后,中国由最大出口国转变为最大进口国。因成本较低,国内食油加工企业多选择进口转基因大豆为原料,这对国内大豆市场造成排挤。

  政策方面也不容乐观。2014到2015年度,国产大豆临储政策转变为直补政策后,缺少临时收购政策支撑,导致国内大豆价格大幅下跌。

  在进口大豆低价冲击、豆贱伤农的背景下,农户看着自家丰收的大豆却卖不出成本价而一筹莫展,因此越来越多人放弃种植大豆。作为我国大豆主产地,黑龙江已连续8年种植面积下降,相关信息显示,去年全国大豆产量约233亿斤,与上年相比减少了11亿斤。

  在此背景下,大豆大量进口成为市场必然选择,这也导致问题大豆频现局面。与此同时,全球化时代食品安全问题已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中国政府必须参与全球体系,严密管控。

  5月15日,在李克强和来访的印度总理莫迪见证下,国家质检总局与印度商业与工业部签署了《关于印度菜籽粕输华安全卫生条件议定书》。“质检总局已与70余个国家或地区签署了180余个食品农产品安全合作协议,以明确双方应履行的责任。” 林伟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