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葡萄酒频现“山寨版” 以次充好、取相似名称等现象普遍

21.04.2015  12:21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葡萄酒以次充好、取相似名称等“打擦边球”现象普遍

布拉德·皮特和安吉丽娜·朱莉夫妇推出的“米哈瓦桃红”葡萄酒,近日也被发现在中国仿冒。

媒体称,联手生产“米哈瓦桃红”葡萄酒的法国佩兰家族发现有人在中国打广告推销假冒的这种葡萄酒,造假规模还不得而知,但酿酒师马克·佩兰称“已经看到了中国制造和销售冒牌货的证据”。

事实上,在葡萄酒市场,被仿冒的绝不仅仅是这对明星夫妇的产品。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葡萄酒行业几乎所有价位的产品,从波尔多的顶级酒庄产品,到大多数超市都有出售的大众葡萄酒,都是不法酒商的仿冒对象。

但伴随近年 监管 更严,明目张胆地仿冒进口葡萄酒已大为减少。相比之下,在国内进口葡萄酒市场上,以次充好、取相似名称等“傍大牌”的“打擦边球”现象更为普遍,甚至印制“进口酒 酒标 ”也成了印刷行业中的又一个“新产业”。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在包装、标签设计极为相似的葡萄酒中,要想准确辨识出哪一瓶才是真正的名牌进口葡萄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专家分析,尽管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消费国,但中国消费者依旧对葡萄酒知之甚少,对知名葡萄酒品牌的了解也仅限于名称、酒庄等少数信息,这成为国内一些酒商钻空子“傍大牌”的主要原因。

现象 1 一个“拉菲”衍生数个“山寨”版

新京报记者近日走访十余家销售进口葡萄酒的商店、卖场及批发市场,并浏览天猫、京东等各大电商,发现不少葡萄酒商品的名称极为相似,价格从十几元、几十元、数百元,到上千元,相差悬殊。

其中“拉菲”成为葡萄酒标签上出现最频繁的两个字。一些葡萄酒中文标签在“拉菲”名称中加入其他汉字,或使用其他谐音字组成如 “拉斐”、“拉非”、“拉菲卡斯特”等字样。而在外文酒标中,一些商品的外文名称与真正大牌产品在字母拼写上仅存在细微差别;有的酒商直接在产品标签上标注汉语拼音,而非外文。

天猫商城上,6瓶装一整箱“路易拉菲法国产区原瓶原装”红酒售价256元,酒瓶上的外文标签显示“拉菲”一词对应的外文为“LAFON”,而正品拉菲应是法文“LAFITE”。

除“拉菲”外,白马(Chateau Cheval Blanc)、玛歌(Chateau Margaux)、木桐(Chateau Mouton)、拉图(Chateau Latour)、杰卡斯(Jacob's Creek)等国外葡萄酒品牌也成为被“傍”的对象。

一位酒类专卖店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透露,进口葡萄酒市场“傍大牌”早已不是新鲜事,比如将大牌品牌名称改一个字母或加个“姓”或后缀。普通消费者对葡萄酒品牌了解并不多,常误以为买到的这些带有相似字样的葡萄酒是真正的进口大牌葡萄酒。而“傍大牌”能帮助商家引来更多消费者,销售价格也高出不少。

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的拉菲精品系葡萄酒总代理——ASC精品酒业相关负责人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名称上打擦边球的“拉菲xx”或“xx拉菲”层出不穷,这些也是拉菲维权的主要方向之一。ASC同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拉菲时,认准酒瓶上的拉菲罗斯柴尔德五箭标志和ASC精品酒业的防伪溯源标志。

现象 2 洋酒中文商标屡遭抢注

更直接的“傍大牌”手法,就是抢注中文商标。近年,不少国外知名葡萄酒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遭遇到中文名称被抢注的被动局面,不得不更改自身中文品牌名称或标识。

欧洲最大葡萄酒生产企业法国卡思黛乐兄弟简化股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有17年,一手将“CASTEL(卡斯特)”打造成国内进口葡萄酒市场领袖品牌,却一直为中文译名商标争议困扰。

2013年7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宣布:法国葡萄酒巨头Castel集团立即停止使用卡斯特商标,并对上海班提酒业公司以及温州商人李道之赔偿人民币3373万元。

法国卡思黛乐称,李道之是恶意抢注商标,与不少大型企业都发生过商标纠纷。

法国卡思黛乐代理律师说,从公开的资料查询,以李道之本人名义或旗下企业名义而注册持有的酒类商标,多达数百个,这其中大量存在与国际知名品牌或其中文译名相同或相近的现象。

国家商标局网站显示,以李道之本人名义申请注册过的商标数量不少,除“卡斯特”外,还有“卡斯特酒庄”、“卡斯特张裕酒庄”、“奔富”、“木桐酒庄”、“杰卡斯特庄园”、“拉菲传承”等大批涉及酒类名庄,同时还有“Chateau Le Vin”、“里奥哈”等通用名称。此外还包括“菲亚特”、“卡波纳”等其他行业的世界名牌。

据业内人士透露,李道之的生财之道就是抢注洋名牌的中文译名商标,再议价转让给被抢注企业,或通过侵权诉讼获利。

现象 3 印“傍大牌”酒标成新产业

记者发现,不少印刷公司增加了“印制进口酒标”的业务。在淘宝网,至少有173家商户信息显示可提供“进口酒标”印制服务。其中,可印制“进口葡萄酒酒标”的约有60家。阿里巴巴网站,提供“进口葡萄酒酒标”印制服务的商户数量更多,约有347家。

随机拨通几家商户电话,记者咨询是否可以定制进口葡萄酒酒标,客服人员均娴熟地询问是否要做高仿进口酒。得到确定答复后,大部分客服人员称现在不接高仿酒标的订单,但可以做与大牌葡萄酒标签设计相似的酒标,即可实现“傍大牌”的酒标。

一家地址位于广东佛山的酒标制作公司人员在请示领导后,要求通过网络传送所需印制的设计图,以确定图片精度和尺寸。

记者还联系到一家办公电话区号为010的浙江印刷公司,一李姓负责人也称:“现在管得严了,不能为高仿进口酒制作酒标,但可以制作与所仿制进口酒品牌极为相似的酒标”。以往的客户中如没有品牌授权,通常都会采用这样的“稍微区别于名牌葡萄酒标签设计”的方式,“完全一模一样肯定是有风险的,怕万一被查到”。

该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如要定制“进口葡萄酒酒标”,客户只需提供有公司盖章的委托书即可,不需要提供品牌授权书。而这样一套正、副标印刷价格在0.7元左右,“具体价格根据定制标签的数量多少会有所不同”。

进口葡萄酒超低价有陷阱!

越来越多的进口和国产葡萄酒产品可供国内的消费者选择。可面对品种繁多、价格不一的葡萄酒,不少消费者“雾里看花”,不知如何选择。

新京报记者在京东商城、天猫等看到,不少进口葡萄酒售价极低。

在天猫,多款“进口葡萄酒”售价低于20元,其中一款“法国红酒原瓶进口干红骑士赤霞珠葡萄酒波尔多AOC”售价仅16.8元,还“送1把海马刀,1个倒酒器”。一款标价39.9元的“进口拉菲红酒”打出“买酒送高脚杯”的标语,还有的更“买一赠五”。

葡萄酒专家方军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一瓶最便宜的进口葡萄酒到岸价起码约15元,在此基础上加上关税等各种税费、厂家利润、贸易商利润等,价格至少要翻倍”,方军说,原瓶进口葡萄酒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要陆续经过进口商、代理商和终端销售商,每经过一个环节都会增加酒的价格。计算下来,一瓶进口葡萄酒的市场价格应是远高于目前国内市场上出售的一些低价“进口葡萄酒”。

“除非是企业倒闭清库存或者短期的低价促销‘赔本赚吆喝’,否则如此低价出售,产品很可能存在问题。”方军认为。

业内人士分析,这些超低价销售的“原瓶进口葡萄酒”,可能只有一小部分为原瓶进口酒,其余掺入灌装酒,再作为“原瓶进口酒”销售,赚取暴利。也可能是国外进口原酒,在国内进行勾兑、灌装的酒,冒充“原瓶进口酒”出售;最严重的是,根本不是进口酒,完全是国产葡萄酒假冒进口酒销售。

很多消费者通常仅仅通过品牌名称、产区及价格,来做出简单判断,容易陷入一些误区。

专家提醒,购买进口葡萄酒时,要注意阅读酒瓶标签,查看中文、外文产品名称,及其原产地、原产国、灌装地等产品信息中是否存在疑点。遇到价格超低的情况,要详细了解产品信息。对于“傍大牌”的某些常用伎俩,只要详细查看酒瓶上的标签,也能看出其中的差别,“这些商人就是看准了消费者购买时不详细挑选这一漏洞”。

不过,专业人士认为,葡萄酒并非都是“高大上”。

北京西海会国际俱乐部法国侍酒师考拉利·弗朗德介绍,在欧洲,销量最大的葡萄酒多在4-6欧元,10欧元以上的酒品质就算很高了。“即使加上关税和流通环节,目前中国国内进口葡萄酒价格还是偏高。”

■ 这些葡萄酒误区 你中招了吗?

误区1 包装越精美的葡萄酒越好?

不少消费者相信,葡萄酒的价格和品质直接相关。葡萄酒专家指出,这是一种常见的选择葡萄酒的误区,并非越贵的就越好,“适合自己口味的就是最好的”。

因我国没有统一的葡萄酒分级标准,同时市场上的葡萄酒产品价格并无确定的规范与标准,因此价格高低并不能反映其质量高低。葡萄酒专家方军建议消费者不要过度追求精美包装,包装只是提升了葡萄酒的附加值,并未提升它本身的价值。但也不要贪图便宜,太便宜的葡萄酒,特别是超低价的号称“进口葡萄酒”,质量往往难保证。

误区2 葡萄酒年份越久越好?

不少商家强调自己的产品拥有悠久的历史,消费者把葡萄酒的年份作为衡量葡萄酒品质好坏的标准,实际上这并不科学。葡萄酒的年份与葡萄酒的质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是年份越久,葡萄酒的品质就越好。

葡萄的质量是影响葡萄酒品质的重要因素,如果某一年的气温、降水等各方面条件都比较适合葡萄生长,这一年的葡萄品质就会更好。但产区、酒庄以及酿造工艺和技术水准,都是影响一瓶酒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同年份的葡萄酒质量也千差万别,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年份标注的时间越久,质量就越好。酒的年份只能说明它们的原料来源于哪一年的葡萄,不能作为评定葡萄酒质量好坏的绝对标准。

国外葡萄酒产区有年份之分,不同年份的酒口味和品质也会略有不同。专家建议,要喝符合自己口味的葡萄酒。

误区3 葡萄酒都可陈放很多年?

葡萄酒专家介绍,85%以上的葡萄酒都属于购买后就能直接开瓶饮用的。

葡萄酒与其他商品一样也有保质期,绝大部分葡萄酒须尽早饮用。一瓶葡萄酒最好的饮用期是在其完全成熟至巅峰之际,而不是放得越久越好。而在市面上购买的绝大多数葡萄酒,都是在其巅峰期上市的,因此购买后最好尽早饮用,不要陈放太久。

并非所有的酒都适合收藏,“只有品鉴级的高端名庄酒才经得起储藏”,葡萄酒专家方军介绍,“当然也是在拥有良好的储存条件的前提下”。

 

来源: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