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百村走万户”大调研解难题

15.04.2018  14:22

  “老王,这回房子翻建后暖和吧?

  “多亏了国家的扶贫政策好,危房改造国家给补助,自己再添一点钱,住上了保温的新房子!我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还能摊上这么好的事儿!”依安县红星乡文和村贫困户王增仁紧紧握着帮扶干部谢小明的双手,眼含泪水。这是依安县开展的兴调研、转作风、解难题、化民忧活动的一个场景。

  为更好巩固脱贫攻坚取得的丰硕成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从3月1日开始,为期一个月的依安县领导干部“进百村、走万户”转变作风入户大调研活动扎扎实实地展开了。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针对这次调研排查出的12项46个问题,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和‘三通三有一整洁’等硬性指标,立行立改,限时整改,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饮水、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进一步提升脱贫攻坚标准和质量。特别是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担当,夙兴夜寐,激情工作,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心中最高位置,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得群众的幸福指数。”3月23日,依安县委书记李拥军在全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千人大会上,向全县党员干部再次发出动员令。

  此次转变作风入户大调研活动,全县副县级以上党员干部、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乡镇干部、扶贫驻村工作队以及科级后备干部和村干部共计4400人,组成了独立作战单元分赴脱贫攻坚一线,入户走访贫困户11371户,乡村干部走访非贫困户约12万户,针对事关群众农业结构调整、饮水、就学、就医、住房、产业扶贫政策落实及乡村公共服务等情况进行深入调研。

  一个月的时间里,进村入户的党员干部沉下心来,俯下身去,入户调研,仔细聆听来自广大群众的心声。

  从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不是给困难群众点滴财物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要兼顾长远,给大家指明一条道路,因地制宜地建立长效保障机制,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一村一品壮大集体经济,因户施策有效发展脱贫产业,让所有贫困户都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坚决做到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

  “群众的呼声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群众对我们能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干群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新兴镇党委书记王玉国朴实无华的话语说出了全镇1787户贫困户的心里话。

  通过深入调研,他们采取众筹分利、村筹户享、企帮村建、户贷企用、户贷户用等方式筹集发展产业项目资金200余万元,通过“村集体领办、贫困户参与、镇政府监督”的模式发展饲养大鹅、肉羊等产业项目,通过建立科学的盈余分配机制,使贫困户、投资方和村集体在产业扶贫中三方受益,带动贫困户3779人,以“一次众筹、五次利用、五次分红”的运行模式,趟出了产业扶贫的成功路子。

  “我们驻村扶贫工作队通过多次走访调研,结合农家田园经济比较薄弱的实际情况,引导百姓转换思路,帮助农民搭建增收脱贫的桥梁,最终确定‘田园经济+林果经济’相结合的增收路子,在175亩小园内栽植绥李3号、黄太平果树,户均栽植40株,预计户均可增收3000元左右。”在县财政局的带领下,阳春乡诚顺村364户农民群众即将栽下致富奔小康的“摇钱树”。

  通过深入调研,依安县确定了在全县实施推进“半亩园、一亩种薯、百只鹅、千袋菌+乡村特色产业”的长效扶贫保障工程,立足小产业覆盖大群体,逐步拓展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增收渠道,实现贫困群众稳定持续增收。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时代要有新作为。依安县按照省、市委全会精神,提出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35810”总体工作思路,坚持做强陶瓷、食品、生化“三大”产业,叫响北国瓷都、中国五色土(北方紫砂)之乡、中国白鹅之乡、中国紫花油豆角之乡、“亮心大姐”家政服务等“五大”品牌,扎实推进产业项目集群化、城乡建设生态化、民生服务便利化等“八化”战略,坚决打好扶贫脱贫、特色农业结构调整、陶瓷文化旅游开发等“十大”攻坚战。全力抓好“一区三园一中心”建设,倾力打造“北国瓷都”,着力建成全国甜菜糖生产第一县和北方马铃薯产加销强县,推动鹅休闲食品畅销全国。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夙兴夜寐,一步一个踏实的脚印,谱写新时代依安全面振兴发展的新篇章。(贾广文 李树坤 记者 姚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