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农民:从毁“湿”到护“湿”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8月21日电(张晗 张源培)水中是繁盛的苇草,空中飘荡着大朵的云团,游鱼和飞鸟在这里自在生息。置身富锦国家湿地公园,很难把眼前令人沉醉的自然风光与它曾经被非法开垦的历史联系起来。
在黑鱼泡保护区退耕还湿基础上兴建的湿地公园距离富锦市区50公里,总面积2200公顷。
“2005年普查时,我们发现富锦湿地保护区内的湿地百分之八十都已经干涸,黑鱼泡保护区被开垦成了耕地。”富锦市市长助理杨凤英介绍起当年的情况,仍然不禁皱起了眉头。
43岁的李长吉是当年参与非法开垦黑鱼泡湿地的农民之一,如今他已经在湿地公园当了四年的电动船员。
通过占用湿地,李长吉“获得”了105亩地。“当时不懂湿地保护,谁家有机械,谁就开地。”
对湿地的开垦不需要太高的成本,李长吉只投入了两千多。“主要成本只有机耕费和人力。你划一片我划一片,把水排干了就种地了。”这样一种看似低投入,高回报的开垦,成为了湿地附近一些农民投身其中的主要原因。
然而,开垦湿地换来的耕地,收成并不理想。“种了几年,没挣钱,经常内涝,”李长吉说。
湿地一般所处的地理位置都是低洼地带,蓄养水源是其重要功能。一旦遇到雨水较多的时候,这些由湿地转化而来的耕地就会内涝,使农民们的努力白白浪费。但即使这样,也没有人愿意放弃开垦。“地和钱一样,都不怕多。以后不种地还可以出租。”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湿地保护形势,2005年富锦市下发了“关于加强湿地资源管理的紧急通知”,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决定强化退耕还湿。
截至2014年8月,富锦市针对不同湿地类型,通过不同方式累计还湿4356公顷,超过全市湿地保护区总面积的6.3%。由于退耕还湿效果明显,黑鱼泡保护区被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确定为全国退耕还湿示范区。
如此大规模的退耕还湿,不可避免地触及到了包括李长吉在内的众多“垦湿”农民的利益。“2005年退耕的时候大家都不认可,矛盾一度激化。”李长吉说。
对于农民们来说,眼前可以触摸到的利益才是有意义的,“第一是老婆孩子,第二是地。”
在当地政府的不懈努力下,以及反复的宣传教育,非法开垦湿地的农民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破坏了生态环境。
对保护区湿地的开垦属于非法占用,政府是没有赔偿的。但对于参与垦湿的大部分人来说,他们本身在村中有合法承包的耕地,基本生活有保障,非法开垦湿地是为了获得更多利益。
为了充分照顾退耕还湿农民的情绪,2008年湿地公园建立之后,政府聘请了他们中的一些人到园中工作。“打扫卫生,捞水草,开船等等都有,一年工资一万多块钱。村里固定在公园上班的有十几个人,平时临时用工也是以本村为主。”李长吉提到这些的时候显得很满意。对照开垦湿地的收入情况,现在还是要好一些。
随着退耕还湿的开展,湿地的生态功能开始逐渐恢复。李长吉说:“现在认为退耕还湿还真是正确的。不能因为我们少数人的利益,把整体大局都破坏了。湿地对人的生活多重要啊。湿地恢复以后,我们这里基本是风调雨顺,大家都受益。”
根据富锦三环泡自然保护区的监测,当地湿地周边会形成小气候,特别是在春天,其他地方干旱的时候,保护区这里会多几场雨。
从抗拒到被动接受,再到现在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李长吉们开始主动投身到湿地保护中。
“不能只说给子孙后代留点东西,咱们也要给鸟类一些生存空间。鸟从南方千里迢迢回来繁衍后代,一口一口衔草、筑巢,然后再下蛋孵化出来,你说你伤害它干啥?万一它伤心了、不来了,鸟类灭绝了,人也觉得没什么意思了,是不是啊!”李长吉用纯正的东北话动情地说。
“有了湿地公园以后,我们周边村民平时吃完晚饭可以携妻带子过来观赏,村里为此还装上了灯。这个湿地俺们也赞同它越办越好,它办好了,俺们也得利。”李长吉说。(完)(编辑:李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