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新:以马拉松的毅力做无畏的医者
对大多数医务人员来说,成功的医者有个固定的模式:受过高等教育、有过留学经历、在高端的医疗单位、有名家为师、有难以计数的头衔、有桃李天下……然而,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也有人走着不一样的路,诠释着医者可以用“非主流”的方式让患者受益。来自黑龙江省牡丹江同济医院的泌尿外科专家郭振新,就用23年的时间,写就了一段不一样的行医之旅。
让更多人享受优质医疗
郭振新出生自黑龙江省桦川县苏家店镇的农民家庭,自幼家境贫困,高中时受到母亲身患胃癌无法医治的强烈刺激,他选择了学医,1993年从佳木斯医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水泥厂医院,在这个并没有什么规模的小医院里,他误打误撞地进入了当时还没有分科明确的泌尿疾病领域。这个医院在1988年引进了体外碎石机,这在当时全国范围内还寥寥无几。回忆起这些经历,郭振新感慨地对记者说,现在仍然要感谢当时的医院院长韩生,韩院长那时就意识到,这样先进的技术,应该向更远的地方推广,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于是,他在医院领导的安排下,来到齐齐哈尔、哈尔滨、广州等大城市进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进入千禧之年,他的碎石本领越发炉火纯青,开始受邀前往云南、浙江、四川、湖南、广西等多个省份巡回献艺。当时很多地方对这项技术闻所未闻,他便亲自操作,手把手将这些新方法传授给当地医院,并亲自为当地患者排忧解难。在之后的几年,他克服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开始学习并不断揣摩,又开展了经皮肾镜的手术新术式,该项技术在很多偏远地区不被接受,因为穿刺过程中有一定危险性,很多基层医院宁愿让病人去异地就医,也不愿意承担医疗风险。但郭振新坚持用技术优势和完美结果说话,而不是空口无凭。因此,一次次的现场演示,让很多医院的医生对这个来自东北边陲的医生非常信服、佩服和折服。
2009年开始,由郭振新为首的医疗团队来到贵州,首次手术选择了贵州省毕节地区,这里的经济条件十分落后,能开展的医疗新技术寥寥无几,而且这里的路况也非常差,当时县城之间还没有开通高速公路,只能开车在盘旋的山路上驾驶,每次驾车都需要至少五六个小时的行程,个中甘苦可想而知。郭主任首先在这里进行了大量的手术操作,经过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口口相传,附近更多的市县也都知晓了有一个来自黑龙江的医生,经皮肾手术做的很厉害,更多的人开始认可他,主动寻求帮助。就这样,无心插柳柳成荫,他在这个远离家乡3500多公里的地方,开始描绘内心中一幅神圣的“医疗地图”。
郭振新将自己的医疗团队命名为“真心微创”,他总是笑称,我们一车人,不是在手术,就是奔走在手术的路上,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10小时,全年几乎没有节假日,但每次成功完成疑难重症的手术后,心中都有一种莫名的踏实感和幸福感,他说,这大概是他当医生的“命”。
用高标准苛求自我的医生
8月6日,郭振新从青海完成调研工作,直接奔赴重庆涪陵,连夜完成了5台经皮肾镜手术;夜里12点,又驱车来到贵州遵义附近的绥阳县,第二天在县中医院完成10台手术后,下午五点赶往正安县,从晚九点到凌晨,完成5台手术。次日凌晨6点,他的团队又来到瓮安县,开始了新一天的手术……常人的思维和体力是跟不上郭振新的节奏的,因为团队其他人几乎不知道下一站是要去往哪里,一天要完成多少台手术。然而,这样的工作节奏,仅在贵州省,就已延续近10年之久了。
从某种角度讲,做医生是需要一定天赋的,这种观点曾被很多外科医生所认同。经皮肾镜取石术,是在腰部建立从皮肤到肾脏的通道,把肾镜插入肾脏,利用超声等碎石工具,把肾结石击碎后逐一取出。这种术式是一项技术型非常强的手术,在穿刺的过程中,要正确建立通道,也要避免伤及血管造成出血,要根据患者结石的部位、数量、大小、成分等具体情况来确定通道位置,制定个体化医疗方案。手术成功与否,对术者的经验和技术要求极高。
在总结国内外其他微创专家的经验基础上,郭振新创新了超声精确定位穿刺法,优化了穿刺流程,大大提高了经皮肾微创取石术的安全性。在目前已经完成的经皮肾占绝大多数的9400多台手术中,无死亡、无摘肾、无开放手术补救的意外情况。其手术量之多,甚至大型医院和专科医院都无法达到。郭振新这样评价说,手术的安全性永远是最高标准和第一要求,在此基础上才能去考虑去做更多手术,让更多病人受益。目前,郭振新辅导的专家团队已在四川、黑龙江、浙江、贵州多个省份落地生根。这些年走出北疆黑土地服务于更广泛的患者群体,让他体会到:医院应该有开放的体制和眼光,才能让专家和技术被社会所共享,这与国家目前鼓励的医生多点执业的理念是相通的。
给予“弱者”帮助是不变的信念
贵州省绥阳县中医院与郭振新团队的合作要追溯到2009年,那时绥阳中医院只有一个大外科,泌尿系统的取石术只能用传统的开放式方法完成,微创手术更是一片空白,每每遇到输尿管结石或较大的肾脏结石,只能用开刀手术完成。当年5月,郭振新团队辗转来到这个偏远县城。郭振新主任向当地医生讲,他可以独立完成经皮肾手术。当地的医生心存疑虑,认为那是一个需要绝对技术能力的专科医生才能完成,因为在“盲穿刺”的条件下,需要对超声、影像等技术有超高的掌控能力和大量的实践经验方可尝试。但小试牛刀的结果,让中医院的同行大为震动,“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
绥阳县中医院是郭振新主任在贵州合作最好的医院之一,几年来,他和团队成员为这里的泌尿外科学科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不仅定期完成手术,而且把手术要领和细节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医院。采访中,该院泌尿外科主任反复说,“我们泌尿外科能建立起来,这与郭主任的真诚帮扶是分不开的,当年我们没技术、没设备、没人才,缺少独立完成手术的自信心;现在,在郭主任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已经可以完成一部分手术了,也在学习和尝试经皮肾之类的手术,对于像我们这样贵州山区的偏僻县城中医院来说,能发展到这种程度,如果说有建科元老的话,郭振新必然是其中之一!”
不仅在公立医院,对贵州的很多民营医院来说,郭振新也是一个受欢迎的医生。修文县百信医院院长毛平力介绍说,有了这样的技术指导,我们民营医院才有了为患者带来福利的机会,让当地百姓足不出县就能享受到和省级大医院一样的专家技术,医保报销费用也由去异地的报销比例35%增加到75%,节省了一大笔开支。在愉快地合作了5年后,百信医院到现在仍继续邀请郭振新定期来医院为本地病人手术治疗。
而贵州全省的市县级医院,郭振新的团队已经走过了几十个,平均每天的手术量也达到了10台之多,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中颠簸行驶,他们已经报废了3台汽车,总行程超过了100万公里。这两年,贵州的高速公路逐渐完善,这让郭主任他们很开心,翻山越岭的跋涉时间比从前缩减了一半,这对他们来说太宝贵了,能够完成更多的手术,去更多偏远的地方服务人民群众。一台台移动的大篷车,装载着手术设备,带着他们来到一个又一个乡村、城镇、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帮助基层医院完成无法完成的手术,免除当地百姓转诊大城市的艰辛与无奈;不仅授之以鱼,还用开放的心态无保留地让偏远地域的医者学习到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让大山深处的农民患者也有机会通过前沿医学技术,摆脱病痛的折磨。
从郭振新的角度,他完全可以选择留在富饶美丽的黑龙江,在家乡享受一个体制内的医者本该享有的一切待遇,但从1996年离开家乡,2000年走出黑土地,他就已经意识到,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地区,医者会本能地忽略艰苦的条件和环境。郭振新告诉记者说,他只是个普通的医生,只是“术业有专攻”,在肾脏内镜领域一直坚持追求卓越和超越,这是他作为从医者对自身起码的要求。尽管未走过一条医者常规的求学之路,没有考取硕士博士,但他用23年的专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医者“原生态”的形象——那就是,让广大病人受益,让更多的看不起病、没有条件看病的百姓受益。
在深入采访的过程中,记者用了3天时间,体验到他的工作常态:早上六点起床出发,经过三四个小时的车程,到某一市县开始紧张的手术,每天至少10台手术,倘若完成的早,还要经过数小时奔波,赶往另一个地方。在这行程中,有时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只能在车上匆匆应付,第二天又是循环往复。近来,他的“医疗地图”又延伸到了青海。他说,西北的医疗条件更差,但这挡不住他的路,也许未来他会走向更远的地方。
对于他的团队成员来说,跟上郭振新的脚步,着实有一些疲惫。队员们讲,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很难克服这么多困难,每天都在路上颠簸,有时都会神情恍惚,不知当天是在哪个城市。他们并不为大多数医学界主流所知晓,他们没有高学历和留学镀金的经历,只是在用“工匠”精神做基层医院的工作。医学科学的发展需要高精尖技术,需要不断潜心探索,需要大量的基础性研究;然而,同为医者,分工自然不同,无论做什么,在哪个岗位,都应该把所做之事发挥到极致。有了这种态度,自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地开辟新天地。
人生马拉松,进步永不止步
郭振新干事业的思维方式与一般学者型的医学专家不同,他的套路更符合企业家模式,不做被动的执行者而是要当领导者,做领袖。以黑龙江为起点,十几年来,他的这种“成功”模式无法复制,他是在用超强的毅力和耐力、高瞻远瞩的眼光、超强的行动力、带领团队的领导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一路走来,没有什么事情能中断他的手术,唯一能让郭振新“停下来”的事,就是马拉松比赛。几年前,郭振新爱上了跑步,刚开始只是每天清晨起来沿着山路或者在附近公园跑步,跑着跑着,他找到了阿甘那种跑起来就停不下来的境界。后来,他开始每年参加马拉松比赛,近两年,他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马拉松狂热爱好者。他说,跑马拉松,需要一种精神、一份执着,我的行医之路,像是一场万里长征,只要健康和精力允许,我是不会停下来的。
郭振新专心手术从不停歇的作风,真的与跑马拉松的精神很相似。“马拉松的极限运动让我体力充沛、充满干劲、学会坚持。”他不但自己热爱运动,还让身边团队的人也坚持运动。2015年秋,郭振新团队的十几个人一起完成了半程马拉松,第二天每个人的脚上都磨起了水泡,而体育运动的魅力恰恰就在于此,它让人享受其中并体会竞技之乐。挑战“跑马”,就如同团队文化再造的过程,把人心中的杂念都跑掉,留下的就是坚持,是正能量的坚持。这种精神也融入到了他的团队文化之中。
马拉松,考验的不止是体力,而是忍耐力和意志力。郭振新说,你对达成目标具有明确的方向和坚定的意志,你就一定会激发内心巨大的潜能,不断的突破自己。马拉松运动彰显的是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换句话说,马拉松精神就是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勇往直前、永不止步的精神。这样的马拉松精神,难道不是一个医者需要的吗?难道不是一个领袖需要的吗?扪心自问的郭振新,坚持身体力行,用上百万里行医之路踏出了这个奇迹,用他的前瞻思想带出了一个团队,从一个偏远的地区,走到了全国,也将要走到更长更远的远方。
临床工作之余,郭振新不断给自己“充电”,2006年浙江大学EMBA毕业,2007年美国BSE商学院毕业。今年还受聘为黑龙江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在从事泌尿系结石、前列腺增生等临床诊疗的20多年时间里,他在体外碎石、微创经皮肾取石、微创输尿管镜取石、微创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等非开刀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经验,曾经在云南、广东、福建、海南、浙江、山东、湖南等省份组建并管理20个泌尿碎石科室,培养体外碎石骨干上百人,成功完成碎石、微创手术治疗上万例。面对如此骄人的成绩,谦虚淡定的郭振新说,这只是万里长征的一小步,他将心系苍生,要把自己的智慧和本领,带给更远更需要帮助的百姓。
(衣晓峰 董宇翔)
小评论:医生围着患者转 破解百姓转诊枷锁
在新医改的形势下,国家把分级诊疗作为医改的重要部分。所谓分级诊疗,就是让百姓大病在大医院看,小病在小医院看,把合适的病交给合适的医疗机构。其宗旨是实现人民群众就诊的便利,在所在基层医院就能得到科学合理的诊疗服务,这实际上是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的体现。以患者为中心,要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实现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目的,是医改形势下适应社会环境,坚持正确服务方向,寻求发展的良方,也是医者从医过程中始终秉承的理念。“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降低医疗成本,减轻病人负担,站在患方的角度,结合病情需要进行合理诊疗。
以病人为中心,需要医者时常换位思考,想患者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 郭振新主任通过20余年时间,在泌尿外科领域的技术逐渐精尖,经皮肾镜的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因为这样的手术,他已完成了超过9400例,他在技术上的专注,让20几个市县的医院对他足够的信任,近万例手术的经验以及零事故的安全性,保证了百姓的生命安全。郭振新团队每天日行千里,在身体力行实践着“医生围着病人转”的从医理念。为了让当地群众节省诊疗和手术开支,避免远程转诊的颠簸,让当地医院学科逐渐壮大成熟,郭振新团队不惜辛苦,用百万里的行医路印证了一个医生能够做到的不平凡。
在中国的医疗环境中,这样的团队并不多见,这让我们看到分级诊疗的曙光,从精尖的技术入手,关注解决百姓的常见病多发病,通过新技术和发展新的医疗模式把更多优质服务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或许,这正是分级诊疗的突破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