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寒中坚守的冰城交警
李晓慧/文 康勇 董策/摄
“三九”严寒下的哈尔滨,冷极彻骨。连日来,微信朋友圈被一个个“冷”字狂刷,微友频频转发这样一句话:“此恶劣天气若出来见面的一定是生死之交。”
这看似调侃的话,若与一个群体关联后,便绝非虚言。他们每天疏通着城市的血脉,与城市生死相交;他们就是头迎刺骨寒风,保平安促畅通,在酷寒中坚守的哈尔滨交警。
战严寒保畅通 外勤交警在路上
进入冬季,几场雪过后,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使哈尔滨道路结冰,路面如镜子一般。车难行,难行车。平均时速每小时20公里。交通压力剧增。道路上任何状况的出现都可能造成大面积交通堵塞。
考验,摆在哈尔滨交警面前。
“又到了必须咬牙坚持的时候了!”哈尔滨交警支队道里一中队副中队长王敬华说。
王敬华负责的道里大队一中队所辖区域,人员流动多、车流量大,交通疏导工作任务非常繁重。这个中队有民警20名,辅警17名,这区区37名警力要面对的是这个大型综合商圈的北起友谊路、南至田地街合围处的中央大街、尚志大街、兆麟街等哈尔滨至关重要的道路。
每到周六、周日,这里的道路车满为患,大街小巷人群熙攘,春节前夕购物车辆急剧增加,车辆高峰时间从早9点延至晚9点,长达12个小时。中队民警从早7点上岗,晚9点下岗,下岗后,他们往往只有一个小时的休息和吃饭时间,晚上10点又投入到夜查纠违勤务工作。经常会连续工作16小时甚至更长。
见到王敬华时,感觉他很憔悴,一副病容。询问才知,支气管肺炎高烧打吊针7天了,此时还在低烧。这么冷的天怎么不休息治疗呢?他说:感冒发烧对于我们都不算病了,我们中队的民警很多都带病坚持。
刚刚解决一起刮蹭事故的辅警杨浩臣走过来,他23岁。一起极小事故,废了他不少口舌,脸都冻紫了。“太冷了吧?能坚持住吗?”“没事,都这样,坚持,必须的”。他还说,两副棉鞋垫都冻一块了,脚已经没了知觉。
忙起来顾不上吃饭,冻得难于忍受也不去休息,他们知道,在车流量密集的时候,若一个环节出现一点纰漏,稍加迟疑,动作和反应稍加缓慢,交通就会局部拥堵,逐渐就会由小到大,不多时就会造成大面积堵塞,从局部会影响到全部,后果很严重。
他们只是哈尔滨外勤交警工作的一个侧面及缩影。对于交警而言,没有作息时间,没有加班加点,一切服从于路面情况,一切服从于百姓需要。
顶严寒查设备 设施交警在路上
寒冬里,面临考验的不仅是交警,还有交通设备。
零下30度,全市800多处交通信号随时可能冻成“死机”而无法正常运转。市区内,尤其是主干道,若有一处信号灯失灵,将会造成大面积交通拥堵,若在早晚高峰时失灵,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全市总计100余公里长的交通隔离护栏随时可能因车辆事故、侧滑等被撞于道路中间,造成交通堵塞。
此时,哈尔滨交警支队设施科的10名交警负责全市交通设施安装、检修、维护等工作。他们每天最关注的是天气预报,随时预计着气候变化对交通设施将会产生的影响,提前做好周到细致的预案。
在严寒季节里,信号灯最容易发生故障几乎都在凌晨后,凌晨3—4点钟最容易出现问题,从今年元旦开始,设施科民警分三组,每天巡查。
每到夜晚,从10点开始巡查至晨5点,这一夜,不但要查看信号灯亮否,还要检查路边设备机柜,夜晚的温度有时达零下36度,他们顶风冒雪一处处巡查,不敢有丝毫懈怠。后半夜巡查时,他们不仅要面对寒冷,还要面对困倦,因为此时是人一天中最困的时候。他们用多次吸烟、喝自带的浓咖啡水提神来驱赶困意,顽强坚持。巡查结束回队后,往往是打个盹后精神又高度紧张起来,手里的对讲机须臾不敢离身,此时正是早高峰时间,若接到信号灯有故障的指令后便会即刻迅速又赶赴现场。
全市100余公里的交通隔离设施,其中交通护栏80余公里,水泥硬隔离20多公里,每天都有状况发生,24小时都要巡查,随时随地把因积雪、积冰后引发侧滑撞倒及位置移动的护栏随时调直、归位。若被事故车撞毁严重时,要指挥调派吊车等迁移现场,以避免造成交通拥堵,发生次生事故。
设施科科长刘志刚说:“总有人问我,你们是怎么克服苦难的?真的,说实话我不知道什么是困难,每天都有千变万化的困难,我们的工作就是面对和解决困难,都是困难,所以反倒是不觉得困难了,所谓的困难就是正常工作。”